一技傍身天地寬
臨夏融媒記者 馬麗亞 通訊員 馬玉揉面、拉抻、起鍋一氣呵成,叉車倒車、堆碼、搬運行云流水……連日來,在廣河縣水泉鄉培訓教室,一堂堂別開生面的技能課火熱進行。記者走進水泉鄉文化廣場,這里正在... 【更多】
臨夏縣全力提升醫療服務效能
臨夏融媒·中國臨夏網訊 (臨夏融媒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程濤)今年,臨夏縣強化醫院重點學科建設,補齊醫療救治短板,縣級醫院接診量再創新高,有效解決群眾就醫需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投資1億多... 【更多】
搭勞務橋梁 鋪就業坦途
臨夏融媒記者 趙淑嫻今年,東鄉縣以“春風行動”為契機,創新勞務輸轉模式,搭建多元就業平臺,通過采取多渠道宣傳、多形式招聘、多方位服務等措施,讓群眾“求職有門路、增收有保障”。截至目前,該縣... 【更多】
東鄉縣350名勞動力實現省內就近就業
臨夏融媒·中國臨夏網訊 (臨夏融媒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馬斌)近日,東鄉縣人社局、勞務辦在達板鎮歡送勞務輸轉人員,350名勞動力前往省內就近從事種植等工作。活動前期,縣人社局、勞務辦充分發... 【更多】
“枝葉關情”處 繪就民生暖色
臨夏融媒記者 馬麗亞2024年,州人社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民生為本、人才優先”主線,在災后恢復重建的廢墟上播種希望,于就業創業的浪潮中激活動能,以社會保障的溫... 【更多】
臨夏州水庫移民就業創業能力提升項目(專項技能培訓)在永靖縣開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臨夏融媒記者 張姝)為提升庫區移民就業創業能力,促進移民增收和庫區經濟社會發展,近日,2025年臨夏州水庫移民就業創業能力提升項目(專項技能培訓)在永靖縣鹽鍋峽鎮... 【更多】
產業路圓致富夢
臨夏融媒記者 趙好飛春和景明,萬物競發。連日來,東鄉縣那勒寺鎮沿川經濟帶產業道路項目拉開奮進序幕:道路建設工作緊鑼密鼓進行,技術員測量劃線、工人修整路基、大型鏟平機進行路面精細平整作業,為... 【更多】
和政縣技能培訓夯基礎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臨夏融媒記者 馬茹萍)今年以來,和政縣立足“培訓+就業”聯動機制,根據前期摸排的群眾需求,重點開設挖掘機駕駛、中式烹飪及電焊等市場緊缺工種培訓班。通過“理論+實操... 【更多】
積石山縣技能培訓蓄內力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臨夏融媒記者 陳禮娟)近日,州移民局聯合積石山縣安集鎮在風林村、茍家山村、三坪村開展“面點技能培訓”專項行動,邀請專業面點師全程指導,200多名村民參與。培訓創新... 【更多】
用“一技之長”敲開就業之門
記者 趙淑嫻近日,東鄉縣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在縣職校實訓基地開班,拉開了今年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序幕。此次培訓聚焦市場需求與地方特色,開設農村宴席團隊和中式面點(東鄉面點師)兩大實用型技能培... 【更多】
讓群眾安家亦安心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羅霞近年來,和政縣將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作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抓手,通過系統實施生態搬遷工程,讓群眾實現“挪窮窩、換新居、奔富路”的跨... 【更多】
臨夏市舉行“春風行動”暨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近日,由臨夏市人社局、市總工會主辦,市勞務工作辦公室承辦的臨夏市2025年“春風行動”暨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在中天健廣場舉行。招聘會組織36家企... 【更多】
織密養老保障網 托起幸福“夕陽紅”
記者 王偉如 喬棟明初春的陽光灑在臨夏縣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院子里,幾位老人圍坐在石桌旁下棋,笑聲和落子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寬敞明亮的棋牌室里,72歲的李如榮邊下棋邊說:“這里是... 【更多】
廣河縣創新“直播帶崗”助企穩崗促就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馬玉)近日,廣河縣通過“人社局長直播帶崗”活動,為求職者與企業搭建起“云端鵲橋”,1.2萬人次在線參與、83家企業云端引才、2000余個崗位... 【更多】
共享車位破解城市停車難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張子瑛在康樂縣,尤其在商業街區、醫院學校周邊,停車難已成為眾多車主日常生活的痛點。近日,記者在玖號院B區、北苑小區等地下停車場看到,共享車位標識明顯,智能道閘系統、高... 【更多】
東鄉縣基層醫院開啟“刷臉就醫”時代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馬斌)近日,東鄉縣多家基層醫院引入人臉識別系統并完成上線,讓群眾就醫更便捷。在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和縣人民醫院,記者看到人臉識別設備已全覆蓋門診... 【更多】
康樂縣殘疾人服務“一件事”改革見成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去年,康樂縣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動殘疾人服務“一件事”高效落地,為殘疾人送去貼心關懷。出臺相關實施方案,系統部署工作,... 【更多】
康樂縣殘疾人服務“一件事”改革見成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去年,康樂縣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動殘疾人服務“一件事”高效落地,為殘疾人送去貼心關懷。出臺相關實施方案,系統部署工作,... 【更多】
康樂縣殘疾人服務“一件事”改革見成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去年,康樂縣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動殘疾人服務“一件事”高效落地,為殘疾人送去貼心關懷。出臺相關實施方案,系統部署工作,... 【更多】
臨夏市:“三個到家”讓老年人樂享晚年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去年以來,臨夏市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結合轄區老舊小區多、老年人群占比大的特點,聚焦“養老”熱點問題,持續探索“三個到家”工作模式,大力提升了社區... 【更多】
臨夏州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2024年,我州各級人社部門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完善機制、創新模式、整合資源,全力推進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建設,有效解決群眾的急難... 【更多】
臨夏州深入推進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工作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自全州清理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州市場監管局立足部門職能,嚴厲查處企業亂收費問題,截至目前,全州責令、引導企業清退水... 【更多】
臨夏州發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州級基礎養老金超330萬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近日,記者從州人社局獲悉,2024年我州為全州29.77萬名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補發州級基礎養老金共計332.82萬元,進一步加強了社會... 【更多】
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馬天宙近年來,廣河縣注重搬遷群眾子女教育問題,加大就學保障力度,通過建設高質量學校、配備優秀教師隊伍等措施,確保搬遷群眾子女“上好學”,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近... 【更多】
守護萬家“煙火氣”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馬秀蘭近日,記者在永靖縣老城區老舊燃氣管網改造工程室外管道項目改造點看到,小區樓房外墻一排排黃色燃氣管道整齊排列,為樓房穿上了整潔的“新衣”。在廣場西苑小區,三峽天然... 【更多】
臨夏縣勞務創收31.5億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程濤)近年來,臨夏縣始終將勞務產業作為群眾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來抓,結合縣域產業發展實際,采取多種舉措,促進群眾實現穩定就業增收,2024年輸... 【更多】
村民健康的守護者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李禹含在醫療工作者中,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背著藥箱,用雙腳丈量山區、村落,他們是最基層的醫療“守門人”,用默默無聞的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他們就是鄉村醫生。“今天血壓還... 【更多】
精準兜底解民憂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馬吉志為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托底與應急功能,有效應對困難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和臨時性生活困境,去年以來,廣河縣緊密圍繞民眾最關切、最直接、最緊迫的民生議題,致力于改... 【更多】
東鄉縣勞務輸轉創收26.22億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近日,東鄉縣106名外出務工人員齊聚市民廣場,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分別前往福建、廣東、浙江及安徽等地務工就業。今年,東鄉縣人社局和勞務辦通過“點對... 【更多】
當好職工“貼心人” 辦好群眾“煩心事”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白棟建成全縣職工服務中心,完善“職工之家”功能;建設“司機之家”,為廣大司機提供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暖心之家”……今年以來,東鄉縣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在維護職... 【更多】
城鄉共享清潔能源新生活
記者 馬進忠仲冬季節,記者步入臨夏市折橋村村民韓剛家,雖然戶外冷氣逼人,但他家卻溫暖如春。韓剛感慨地說:“以前燒煤做飯、取暖,不僅費時費力,還對空氣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現在用上了天然氣,不僅... 【更多】
“醫”心“醫”意 護“幼”健康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李茜冬日,室外寒風凜凜,永靖縣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輸液大廳卻洋溢著別樣的溫暖。近日,記者來到該大廳,環境設施令人耳目一新,柔和的燈光和充滿童趣的布置,為前來就診的小患者... 【更多】
東鄉縣全力守護“民薪”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近日,某項目農民工龐先生等人為東鄉縣人社局勞動保障維權中心送上一面寫有“依法保障勞動者 精心呵護農民工”的錦旗,對該中心幫助追回拖欠工資表示感謝。這... 【更多】
“近”享優質健康服務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馬維龍今年以來,廣河縣各級醫療部門聚焦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切實讓群眾“近”享優質衛生健康服務。入冬后,三甲集鎮中心衛生院開展基本公... 【更多】
“煤改電”讓屋更暖天更藍
記者 馬瓊潔冬季取暖一直是群眾最關心的話題。臨夏市大力推進農村“煤改電”清潔能源供暖改造項目,如今,村民告別了燃煤取暖的歷史,迎來更環保、安全的取暖方式。近日,記者走進折橋鎮大莊村村民郭全... 【更多】
路之變助力城之變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羅霞城市發展,道路先行。目前,和政縣積極推進濱河東區建設項目,讓路網格局更加完善,極大優化群眾出行環境。隨著交通“主動脈”和“毛細血管”愈發暢通,路之變與城之變交相輝... 【更多】
臨夏市全力保障冬季供水安全穩定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馬偉龍)為保障全市冬季供水安全,連日來,臨夏潤臨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多項措施和服務,全力保障全市冬季安全優質供水。記者在肖家水廠水質檢測處... 【更多】
“以舊換新”激活“一池春水”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近期,臨夏市通過疊加多種優惠政策、暢通舊物回收流程及做好政策宣講等方式,積極開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和電動自行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更好滿足群眾個性化、多... 【更多】
臨夏市108名務工人員赴廣東務工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徐東文)近日,臨夏市在市政府廣場舉行108名務工人員赴廣東威力電器有限公司務工歡送儀式。此次活動旨在認真貫徹我省“三抓三促”行動推進會精神,... 【更多】
臨夏縣多舉措筑牢飲水“安全網”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白興華)今年以來,臨夏縣大力實施農村人飲工程,加快農村供水改造,不斷提升農村供水標準和質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該縣大力實施農村人飲... 【更多】
廣河縣發放“暖心煤”讓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博文 通訊員 馬吉志)近日,廣河縣民政部門迅速響應,深入推進“結對關愛·愛心甘肅”行動,向全縣五保戶及特殊困難家庭發放總計676噸煤炭,確保特殊困難家庭溫... 【更多】
辦好“關鍵小事” 解決“民生大事”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馬天宙今年以來,廣河縣持之以恒轉作風、全力以赴抓落實、一心一意謀發展,切實解決群眾難題,將一張張“問題清單”轉化為群眾的“滿意清單”。近日,記者來到莊窠集鎮宋家山村劉... 【更多】
關“新”從心出發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李彩霞冬日的永靖縣,寒風料峭,當大家與家人享受周末時光時,身著“美團外賣”黃色工服的網約送餐員卻穿梭于車水馬龍間,余小軍就是其中一員。11月23日清晨,縣總工會職工子... 【更多】
以舊換新“煥”出消費新活力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杜建龍自“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在政府補貼與商家促銷的雙重驅動下,掀起一場消費熱潮,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與福祉。這一舉措推動家電、家具及家裝廚衛等市場顯著升溫,... 【更多】
東鄉縣零工市場架起群眾就業“連心橋”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馬利軍)東鄉縣零工市場自建成運營以來,不斷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為企業與求職群眾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截至目前,該零工市... 【更多】
全州工會系統舉辦萬人愛心餐活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張姝)11月29日,由州總工會和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臨夏分公司主辦的“冬日一碗面 暖心又暖胃”——全州工會系統萬人愛心餐活動在臨夏市民主西路的一城一面純湯牛... 【更多】
臨夏縣多舉措助推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今年以來,臨夏縣以“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為工作目標,著力做好退役軍人事務工作,不斷提升退役軍人就... 【更多】
“訪民”腳步不停 “問暖”熱度不減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馬海源連日來,隨著氣溫不斷下降,臨夏市各鎮街道積極行動,把“訪民問暖”作為今冬供熱“第一課”,深入居民家中,詳細了解供暖取暖情況,傾聽意見建議,解決供熱過程中的急難愁... 【更多】
多元養老點亮幸福晚年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近日,記者走進臨夏縣福利中心,看見老人們三個一群、兩個一組,或看書讀報、圍坐笑談,或打牌下棋、唱歌跳舞,其樂融融。84歲的王福相是韓集鎮雙城村村民,由于孩子早逝,... 【更多】
永靖縣清潔取暖讓群眾“綠色”過冬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孔維偉)近日,記者從永靖縣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該縣全力加快農村熱源清潔化改造項目實施進度,為5633戶群眾溫暖過冬提供能源保障。目前,項目進... 【更多】
老舊小區群眾幸福“升溫”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冶倩近年來,臨夏市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號召,全力開展無暖樓改造工程,讓眾多有著近30年歷史的老舊小區告別“無暖”時代,小區群眾迎來溫暖舒適的新... 【更多】
供暖“體檢”暖民心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白新輝冬季來臨,供暖工作成了廣大居民關注的焦點。近幾日,和政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深入群眾家中,進行溫度測試,指導講解供暖相關知識,以實際行動回應關切,確保群眾安心過冬。... 【更多】
讓群眾樂享暖冬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馬小洋洋近日,記者來到廣河縣祁家集鎮朱家坪村,只見不少村民家干凈整潔的外墻和房頂上,已掛上了風機盤,或安裝了太陽能設備。走進村民馬秀芬家中,一股暖流迎面而來,屋內盆栽... 【更多】
供熱保障讓寒冬更暖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馬天宙冬季來臨,煤炭需求日益增加。為確保今冬明春煤炭供應穩定,廣河縣強化供熱保障,全力備戰煤炭供應,確保群眾溫暖過冬。近日,記者在該縣部分煤炭銷售點看到,一袋袋清潔型... 【更多】
直通車開到職工心坎里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周志龍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發出的“安全節儉 低碳出行”行動倡議,引導干部職工、群眾改變出行方式,緩解折紅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壓力、縣城范圍內停車難等問題,東鄉縣振東客... 【更多】
和政縣多措并舉推進穩崗就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今年以來,和政縣始終把穩崗就業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引導外出輸轉一批、開展公崗兜底安置一批、壯大工業園區解決一批”等多種方式,全面推進穩崗就業工作。引... 【更多】
公益“小崗位” 激發“大能量”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每天早晨,在臨夏縣的村落里,都能看到這樣一群“紅馬甲”,她們活躍在鄉村社區的各個角落,從事城鄉環境整治、民生服務及網格管理等工作。“保潔這份工作對學歷要求不高,工... 【更多】
廣河縣舉辦招聘月活動促就業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 通訊員 買得海)為進一步做好穩崗就業工作,搭建“面對面、零距離”供需平臺,自11月4日起,廣河縣人社部門陸續在各鄉鎮舉辦2024年金秋招聘月專項活動... 【更多】
長桌宴里都是幸福味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嚴文博11月2日,陽光灑在永靖縣陳井鎮木廠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時,一場別開生面的長桌宴為42戶搬遷群眾帶來了溫暖與希望。天還沒亮,77歲的張玉成老人就起了床... 【更多】
臨夏州存量房貸批量調整惠及4.78萬戶居民家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進忠 通訊員 馬國華)11月5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臨夏州分行獲悉,我州銀行機構已完成存量房貸利率批量下調工作,10月25日,全州金融機構再次降低存量房貸... 【更多】
【牢記囑托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臨夏縣創新養老舉措助力幸福“享老”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今年以來,臨夏縣積極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基礎護理、醫療服務及娛樂體育等服務活動,讓5.8萬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 【更多】
臨夏縣撥付“以舊換新”補貼41萬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魏莉)自今年9月推出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以來,臨夏縣群眾熱情高漲,全縣消費市場熱力持續飆升,已有62家企業參與,其中家電企業36家、... 【更多】
“以舊換新”點燃消費熱潮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馬玉連日來,好物煥新季“以舊換新”促消費活動在廣河縣如火如荼展開。活動覆蓋家電、汽車、電動自行車和家裝廚衛等多領域,吸引消費者積極參與,掀起消費熱潮。近日,記者走進縣... 【更多】
老年大學辦到“家門口”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馬偉龍在日趨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老年群體“精神空巢”受到多方關注,臨夏市城南街道老年大學運用優勢資源,不斷豐富老年人業余生活,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近日,記者走進城南... 【更多】
“小驛站”服務“大民生”
記者 陳禮娟“早上把飯菜從家里打包帶來,中午放微波爐熱一下就可以吃了。”每到午飯時間,永靖縣環衛工人羅仁萍就來到水景公園勞動者驛站站點加熱飯菜。近日,記者走進水景公園勞動者驛站站點,看見充... 【更多】
永靖縣冬季供暖全面啟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 通訊員 馬茜)10月23日,永靖縣2024年冬季集中供暖點火儀式在該縣城市綜合服務有限公司川北鍋爐房舉行。隨著爐內火焰熊熊燃起,今冬明春供暖工作正式... 【更多】
臨夏州實現財政電子票據全票種、全領域、全區域三個全覆蓋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近日,記者從州財政局獲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州8個縣市、160個州直單位已安裝使用財政電子票據管理系統,上線財政電子票據單位共計1571家,累計開具... 【更多】
康樂縣今冬供暖工作正式啟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何月紅)天氣漸冷,10月22日中午12時,康樂縣正式啟動今冬供暖工作,點燃了供暖季的第一把火。縣城投熱力有限公司主控室內,工作人員緊盯屏幕,... 【更多】
從取暖方式看能源變遷
記者 景溪縱觀新中國成立的七十五年,能源發展如同一幅壯麗的畫卷,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變遷與成長。新中國成立初期,能源生產水平很低,供求關系緊張,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七十五年后的今天,隨著我... 【更多】
臨夏市集中供熱進入倒計時
記者 馬進忠秋風漸涼,又到供暖季。10月17日,從臨夏河州花辰熱力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臨夏市集中供熱系統已全面就緒,即將于10月22日正式點火供暖,為這座城市的千家萬戶送去冬日里的第一縷溫... 【更多】
臨夏縣做好供熱準備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何燕娜)今年供暖期臨近,臨夏縣提前謀劃、及早籌備,已按計劃、按時間節點全面完成各項供暖準備工作,為群眾提供安全、平穩、優質的供暖服務。記者在... 【更多】
讓民生服務有“溫度”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近年來,臨夏市民政局聚焦民政主責主業,發揮社會工作貼近基層、方法專業、資源整合優勢,在該市各鎮街道全覆蓋建成運營民政服務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將黨和政府... 【更多】
東鄉縣全力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今年以來,東鄉縣按照“應保盡保、應退則退、精準救助”要求,精心打造公平低保、陽光低保,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多措并舉,織密扎... 【更多】
“技能+服務”助力我州萬名勞動力就業創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今年以來,我州深入實施“技能+服務”創新培訓模式,有效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截至7月底,全州已完成技能培訓3.02萬人,其中1.91萬人... 【更多】
東鄉縣69名困難家庭學生獲普通高校入學資助金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馬進海)近日,記者從東鄉縣獲悉,該縣69名學生獲得2024年困難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學資助項目(本科段),累計資助金額達69萬元。此次資助是針... 【更多】
治理城市病 破解停車難
記者 馬進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停車問題和收費問題帶來的困擾越來越突出。為加強機動車停車管理,規范城市停車秩序,促進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和綜合交通體系協調發展,根據... 【更多】
臨夏州堅持“政策+服務”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今年以來,我州人社部門堅持“政策+服務”,將為民辦實事事項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突出位置,精心組織實施,加強跟進調度,全力推動每一件實事落地見效。落... 【更多】
臨夏州舉行2024年“才聚臨夏”人才夜市招聘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近日,由州、市人社局聯合舉辦的2024年“才聚臨夏”人才夜市招聘會在臨夏市中天健廣場舉辦,利用晚間群眾外出納涼時機,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面對面交流機會... 【更多】
臨夏縣全面推動政務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程濤)今年以來,臨夏縣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小切口,將“馬上就辦”和“辦成辦好”統一起來,全面推動政務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提高辦事服務效率... 【更多】
永靖縣32家企業為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90個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劉志勇)為把就業服務搬到群眾家門口,把崗位送到求職者手中,近日,永靖縣人社局聯合縣域32家涵蓋農業、教育、醫療、新媒體及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的... 【更多】
臨夏市關家臺社區打造基層治理新高地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今年以來,臨夏市關家臺社區探索打造“未來治理、未來健康、未來鄰里、未來創業、未來教育、未來服務”六大場景,構建基層治理新模式。多元匯聚激發未來治理活... 【更多】
臨夏市部門聯動確保農村供水安全穩定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馬偉龍)近日,臨夏市水務局與市疾控中心聯合開展全市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運行現狀及供水水質安全監督檢查,全面提升農村供水工程運行效率和水質衛生水平... 【更多】
紅色物業暖人心
記者 王偉如近日,一面印有“真心服務為業主 熱情關愛暖人心”字樣的錦旗送到了臨夏佰益物業有限公司。這面錦旗來自百益城A區業主常先生,感謝佰益物業“紅色管家”細致入微、盡心盡責的服務。沉甸甸... 【更多】
臨夏市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活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馬偉龍)近日,臨夏市衛生健康局開展2024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宣傳月活動,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更多】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數字經濟下沉 助力青年返鄉就業
記者 郭慧霞近年來,縣域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日益增強,迅速發展起來的數字經濟改變了小鎮青年的就業渠道,讓他們紛紛登上“舞臺”,盡情綻放。2021年,積石山縣依托國家醫療保障局定點幫扶和東西部協... 【更多】
筑起群眾“安居”夢
記者 馬博文今年3月,59歲的馬進英拿到新居鑰匙,告別了生活多年的山村舊屋,搬進了城鎮新房,圓了20多年的“安居夢”。據悉,廣河縣城投大廈共安置了43戶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去年,馬... 【更多】
三伏貼開貼 掀起中醫熱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馬偉龍正值“冬病夏治”好時節。近日,臨夏市人民醫院和各鎮、街道衛生院的中醫科“冬病夏治”門診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中醫診療服務。一大... 【更多】
“煤改電”讓群眾樂享“綠色暖冬”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朱振斌“煤改電”既是一項暖心工程、民生工程,又是推進環境治理、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舉措,牽著群眾冷暖、連著藍天白云。連日來,臨夏市各鎮、村積極開展量子能“煤改電”項目宣... 【更多】
“大娜來敲門” 服務“零距離”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冶倩在臨夏市東區街道和諧社區有這樣一支隊伍——“大娜來敲門”志愿服務隊。該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22年,由社區黨員、愛心大媽及廣場舞愛好者組成,成員平均年齡55歲,目前... 【更多】
零工小市場服務就業大民生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樊濤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和政縣堅持就業創業優先戰略,始終把就業創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積極搭建雙創孵化產業等平臺,鼓勵扶持以創業帶動就業,以技能培訓... 【更多】
大莊村:“一站一堂”這樣辦
記者 馬瑞鵬 馬茹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的許多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鄉村留守兒童和老人多了起來。為滿足這些留守兒童和老人吃有味、身無疾、聊有伴、樂有所的愿望,大... 【更多】
康樂縣“三化”模式兜牢困難群眾“幸福底線”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今年以來,康樂縣聚焦“老、小、困、殘”等弱勢群體,創新推行“三化”社會救助模式,兜牢困難群眾“幸福底線”。“立體化”推進,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 【更多】
臨夏市城區集中供熱一級管網改造工程有序推進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近日,臨夏市扎實推進城區集中供熱一級管網改造工程,“冬病夏治”,提升供熱質量,更好地滿足群眾供暖需求。記者在該工程前河沿路施工段看到... 【更多】
“積”出文明 “兌”來幸福
記者 景溪“這瓶洗衣液要多少積分?”“我有20分的積分能兌換個啥?”6月25日,記者走進臨夏市枹罕鎮街子村“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只見抽紙、洗衣液和熱水瓶等生活用品整齊擺放,群眾圍在貨架前仔... 【更多】
公益電影點亮群眾夜生活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初夏的夜晚,涼風習習,寧靜愜意。近日,公益電影放映員杜成才早早來到臨夏縣北塬鎮崔家村文化廣場,熟練地掛起幕布、架上放映機、拉好電線、調試設備、擺好凳子,很快布置出... 【更多】
東鄉縣河灘鎮實施屋頂防水改造工程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周志龍)為進一步提升村民居住條件,解決困擾群眾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近日,東鄉縣河灘鎮啟動樹脂瓦屋頂防水改造工程。記者走進祁楊村,在施工現... 【更多】
臨夏信用報告查詢網點“碼”正式上線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張雪梅)近日,記者從人行臨夏州分行了解到,該行積極組織轄內金融機構利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APP統一標注信用報告查詢網點,覆蓋全轄區的信用報告... 【更多】
讓老舊小區安居更宜居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李禹含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發展工程。近年來,臨夏市不斷加快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步伐,地下管網從年久失修到全部換新,小區路面從破損難行到嶄新暢通,住宅樓... 【更多】
填補殯葬空白 讓群眾逝有所安
記者 馬瓊潔殯葬改革關乎民生大事。近年來,臨夏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滿足人民群眾殯葬需求為導向,著力優化治喪環境,大力推動殯儀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步伐,打通文明治喪“最后一公里”。近日,記... 【更多】
臨夏州全力開啟高考“護航”模式
州公安局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健)6月4日,記者從州公安局交警支隊了解到,為切實做好今年中高考道路交通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我州公安交警部門結合正在開展的道路交通秩序聯合整治工... 【更多】
我州首迎新高考 記者探訪新變化
記者 馬瑞鵬今年6月,我州考生將迎來高考綜合改革實行后的首屆高考。考試和錄取工作與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高考招生計劃如何編制?針對考生及家長關注的焦點,記者采訪了州教育局相關業務骨干,從高考... 【更多】
小小充電樁為綠色出行“續航”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隨著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純電動、混動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加。為了更好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臨夏市以服務大眾、提升群眾獲得感、提高社會滿意... 【更多】
【民生“臨”距離】讓供暖更有保障 讓民生更有溫度
記者 郭慧霞為加強城市供熱管理,促進全州供熱事業健康發展,我州制定出臺《臨夏回族自治州供熱用熱條例》,定于5月1日起施行。這讓我州供熱民生工程邁上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軌道,為全州供熱... 【更多】
【民生“臨”距離】速處涉旅熱線 全力解“游”愁
記者 王臨鳳 通訊員 王靜“臨夏12345熱線嗎?我們演出的大巴車被堵在折達公路東鄉段不能行進,演出時間快要到了,能不能幫我們聯系交警部門盡快疏通一下?”“好的,您先不要著急,請告訴我車牌... 【更多】
【民生“臨”距離】“爸媽食堂助老愛心餐”情暖災區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馬永德)近日,由愛德基金會資助的公益項目“爸媽食堂助老愛心餐”在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和韓陜家村正式運營。該項目由州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負責實施... 【更多】
【民生“臨”距離】傾心護航考生 精準識人選人
記者 閆改琴 張姝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群眾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一件件零碎“小事”,卻與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落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細事、實事,能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 【更多】
【民生“臨”距離】“先鋒”模式為民服務更高效
記者 王偉如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群眾對政務服務有了新需求和期待。如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臨夏縣先鋒鄉探索出基層社會治理“先鋒”模式——創新搭建“七彩先鋒”平臺,同步推出... 【更多】
【民生“臨”距離】“小資金”激活“大能量”
記者 馬麒 通訊員 李禹含今年以來,臨夏市人社部門充分發揮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的積極作用,多舉措推動創業擔保貸款精準直達實體經濟和民生需求,“貸”動創業熱情。家住該市枹罕鎮江牌村的楊運虎,為減... 【更多】
【民生“臨”距離】臨夏市構建“一核三網”基層治理新格局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近年來,臨夏市聚焦基層社會治理,以“紅星映花都”黨建品牌建設為核心載體,構建起“一網統管、一網統辦、一網協同”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全科網格實現一網統管... 【更多】
【民生“臨”距離】規范便民攤點 提振城市活力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妥明小攤點,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城市管理。今年以來,廣河縣按照便民利民原則,選擇在既不影響市容環境、又不妨礙群眾交通出行的地段設置便民臨時攤點,讓流動商販快樂“安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