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縣聚力推動設施蔬菜產業提檔升級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近年來,康樂縣以設施蔬菜產業為突破口,通過科技驅動、標準化種植和聯農帶農機制,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該縣將設施蔬菜列為重點富民產業,近三年累計投入資... 【更多】
臨夏縣“蔬”寫產業興旺新答卷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何燕娜)近年來,臨夏縣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以高原夏菜為主的蔬菜產業,通過一系列舉措,走出一條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產... 【更多】
年味漸濃 東鄉貢羊銷售熱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張佛慈寒冬時節,羊肉因其溫補的特性,被視為調養身體的優選食材。隨著年味漸濃,享有盛譽的東鄉貢羊訂單量與日俱增,不僅在當地市場備受歡迎,也成了線上熱銷的年貨。近日,記者... 【更多】
溫室大棚綠意濃 種出鄉村好“錢”景
記者 馬玉興 梁永吉近日,記者走進永靖縣劉家峽鎮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基地,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農業畫卷映入眼簾:一座座溫室大棚整齊劃一地排列著,棚內綠意盎然,草莓苗與西紅柿苗生機勃勃,呈現出一... 【更多】
高原夏菜鋪就富民路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杜建龍在康樂縣,高原夏菜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該縣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將高原夏菜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支柱產業來精心培育,為鄉村振興注入... 【更多】
冬日“莓”味爆“棚”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黃文文嚴冬寒意襲人,和政縣云發現代農業示范園草莓溫室大棚里卻春意盎然,草莓生長旺盛,已搶“鮮”上市,“莓”味爆“棚”。近日,記者走進該示范園草莓大棚,只見翠綠的草莓苗... 【更多】
藥田里“種”出甜日子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何月紅冬日的康樂縣流川鄉,一幅以中藥材產業勾勒的鄉村振興圖景躍然眼前。近年來,該鄉巧借自然資源稟賦和地域優勢,將中藥材種植與加工產業培育成群眾致富“金鑰匙”。近日,記... 【更多】
臨夏縣蔬菜產業成助農增收“金鑰匙”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今年以來,臨夏縣立足資源優勢,建基地、促規模、樹品牌、強鏈條,大力培育發展蔬菜產業,形成了“種植戶+合作社+村集體+龍頭企業”的發展模... 【更多】
振興路上的“幸福”時光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謝平林初冬時節,室外寒風凜冽,而臨夏縣的蔬菜大棚內卻溫暖如春,綠意盎然。果蔬搶“鮮”上市,為種植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蔬菜大棚成了他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近日,記者... 【更多】
臨夏縣設施農業奏響富民“增收曲”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白興華)時下,在臨夏縣尹集、刁祁鎮534座易地搬遷日光溫室大棚內,菜農正在采摘成熟的茄子、辣椒、黃瓜、西紅柿及羊肚菌等新鮮蔬菜,設施農業已成... 【更多】
農技專家“把脈支招”保豐收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眼下,正是大棚蔬菜生長的關鍵期。為有效應對降溫天氣,連日來,臨夏市農技中心按照“科技人員到鄉、工作措施到點、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的思路,組織技術人員進棚... 【更多】
臨夏切花玫瑰飄香“一帶一路”
記者 茍裕光 尤苗苗 馬媛君 包凱元臨夏四季盛開的切花玫瑰,搭乘冷鏈快車,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對外貿易的一張亮麗名片。今年1至10月,切花玫瑰出口量已超過69萬支。我州地處北緯3... 【更多】
初冬的第一口香甜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陳孝娟初冬溫暖的陽光下,永靖縣太極鎮中莊村的草莓大棚迎來甜蜜時刻,一顆顆飽滿鮮紅、色澤誘人的草莓點綴在翠綠的葉片間,散發著淡淡香味。種植戶們在大棚內忙著將新鮮的草莓采... 【更多】
芍藥種植繪新景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馬欣初冬時節,康樂縣鳴鹿鄉的田野間一片繁忙而充滿希望的景象。村民們手持農具,穿梭在芍藥種植基地,歡聲笑語間交織著泥土的芬芳,繪就一幅生動的鄉村振興畫卷。近日,記者走進... 【更多】
高原夏菜豐收富農家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孔維偉時下,永靖縣西河鎮高原夏菜采收進入收尾階段。隨著最后一茬秋菜入庫包裝,娃娃菜、散花菜和甘藍等20多個品種的精品高原夏菜落下豐收“帷幕”。近日,西河鎮灘子村村民趁... 【更多】
藥香四溢“豐”景美
記者 馬健眼下,正值中藥材采挖收獲的最佳時節,藥農、藥商、專業合作社搶收晾曬中藥材,到處是“曬”豐收、忙增收的火熱勞動畫卷。近日,記者走進積石山縣劉集鄉、徐扈家鄉的藥材種植基地,陣陣藥香撲... 【更多】
黃芪收購忙 村民增收樂
記者 陳禮娟 通訊員 劉志勇初冬時節,永靖縣西山各鄉鎮的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喜悅的豐收景象。該縣甘肅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正緊鑼密鼓開展黃芪收購工作,為村民帶來增收喜悅。11月7日,記... 【更多】
款冬花開出“致富花”
記者 趙淑嫻眼下,臨夏縣北塬鎮上石村的款冬花種植基地,呈現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記者走進藥香四溢的田野,村民們忙著刨挖、分揀、采摘……款冬花,又名款冬、冬花,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而備受青睞。在... 【更多】
臨夏縣完成“糧改飼”6.6萬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白興華)連日來,臨夏縣搶抓“糧改飼”青貯玉米收貯黃金期,一輛輛青貯鍘草機械馬力全開,穿梭在田間地頭和養殖場間,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收獲景象。截至... 【更多】
“薯”光映照豐收景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謝平林金秋十月,臨夏縣土橋鎮重臺塬村的馬鈴薯迎來豐收,田間地頭一片繁忙,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近日,記者走進斐農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臺塬村馬鈴薯種植基地,只見馬鈴... 【更多】
藥材變“藥財” 致富有“良方”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湯曉亮金秋十月,臨夏縣萬畝中藥材喜迎豐收。田間地頭,藥材飄香,運轉的機器與采收工人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秋日豐收圖。近日,記者走進北塬鎮前石村的蓮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中... 【更多】
玉米秸稈黃貯忙 備足牲畜“營養餐”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周志龍眼下,正值玉米秸稈黃貯的有利時期,走進東鄉縣沿川鄉鎮,田間地頭黃貯機與打捆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農民臉上洋溢著喜悅。黃貯玉米秸稈營養豐富,其中粗蛋白含量達3.85... 【更多】
“薯”光照亮振興路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白棟近日,東鄉縣董嶺鄉董家溝村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豐收盛宴,由州、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成的測產專家組深入該村,對今年引進的馬鈴薯新品種“冀張薯226”進行實地測產,... 【更多】
藥香四溢好光景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何月紅金秋十月,康樂縣的廣袤大地上彌漫著陣陣藥香。隨著中藥材采挖黃金期的到來,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到處是藥農們忙碌的身影。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康樂縣八松鄉的遠志種養殖農民... 【更多】
悠悠黃芪香 開出“致富方”
記者 張姝近日,記者走進積石山縣寨子溝鄉尕馬家村村民馬胡賽尼的黃芪種植園,一股淡淡的草藥香撲鼻而來,一株株黃芪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馬胡賽尼說:“以前,我們這里主要種植洋芋和玉米等傳統作物,... 【更多】
搭上“快車”賣“金果”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眼下,啤特果大量成熟上市,臨夏縣通過直播帶貨和搭建高效購銷平臺等方式,為農戶銷售優質水果鋪設了一條通往廣闊市場的快車道。在坡頭鄉坡頭村的愛忠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啤特... 【更多】
種養雙贏慶豐收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馬天宙秋高氣爽,年豐時稔。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廣河縣20多萬畝糧改飼玉米有序收割收貯,一幅秋收美景圖在廣通河畔徐徐展開。在城關鎮李家河村糧改飼示范田里,一臺臺大型收割... 【更多】
“蔬”通群眾致富路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竇琦眼下,正是高原蔬菜豐收的好時節。臨夏縣鑫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千畝高原蔬菜種植基地的二茬西蘭花迎來豐收季。近日,記者來到黃泥灣鎮,走進該基地,只見一壟壟西蘭花掩映在綠... 【更多】
樹莓喜豐收 采摘正當時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謝平林秋風送爽,碩果累累。臨夏縣刁祁鎮的樹莓種植基地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隨著樹莓的陸續成熟,一排排翠綠的植株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走進該鎮友好... 【更多】
“蔬”通群眾致富路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盧婷在這豐收的美好時節,和政縣松鳴鎮狼土泉村高效菜菌輪作示范基地里的上千畝娃娃菜、荷蘭豆及紫甘藍等高原夏菜進入收獲期,田間地頭一片繁忙,隨處可見村民穿梭在壟間采摘的場... 【更多】
山旱地里長“金”瓜
記者 王偉如沿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展現在眼前的是千畝高標準農田,這里就是臨夏縣井溝鄉大塬頂村的高原蔬菜種植基地。基地里一個個貝貝南瓜掛滿了枝蔓,宛如豐收的信號燈,照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幾年... 【更多】
青貯玉米收獲忙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馬利軍金秋五谷香,玉米青貯忙。近日,東鄉縣拉開“糧改飼”工作序幕。該縣農機中心組織農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利用大型青儲機收割、打包玉米秸稈,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 【更多】
藥香飄滿致富路
記者 陳禮娟 通訊員 龔曉娟近日,在積石山縣中藥材種植基地,處處彌漫著濃濃的藥香味,郁郁蔥蔥的藥材長勢喜人,成為初秋一道亮麗的風景,承載著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記... 【更多】
州農科院玉米育種團隊赴新疆考察交流學習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 通訊員 馬曉燕)近日,州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種團隊赴新疆先農科創種子有限公司和新疆科育種業有限公司,考察交流玉米育種及高效栽培管理技術。該團隊... 【更多】
樹莓枝頭俏 果農心里笑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馬欣初秋時節,康樂縣上灣鄉馬巴村樹莓基地的秋季樹莓迎來豐收季,顆顆鮮紅飽滿的樹莓猶如紅寶石掛滿枝頭,果香四溢。記者走進馬巴村張淑芳家的樹莓種植園,只見一排排樹莓枝繁葉... 【更多】
秋日鄉村好“豐”景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盧婷連日來,位于和政縣松鳴鎮狼土泉村的百畝荷蘭豆進入采收旺季。記者在荷蘭豆種植基地看到,一排排碧綠的荷蘭豆豆秧整齊排列,如一道道綠色的屏障,豆秧上一個個脆嫩欲滴、飽滿... 【更多】
康樂縣270畝高原夏菜喜迎豐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近日,位于康樂縣甘肅康暉現代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蔬菜種植基地里,二茬西蘭花、大白菜、甘藍等蔬菜陸續進入采收季。記者走進西蘭花種植大棚,看到工人們正... 【更多】
“椒”出振興新答卷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趙靜時下,臨夏縣蓮花鎮的萬畝花椒迎來采摘季。郁郁蔥蔥的花椒樹上,一簇簇飽滿油亮的花椒掛滿枝頭,微風拂過,散發著濃濃椒香,當地群眾趁天氣晴好忙著采收。走進蓮花鎮焦張村的... 【更多】
臨夏縣16萬畝花椒進入采摘期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白興華)眼下,臨夏縣蓮花、南塬等鄉鎮的16.73萬畝花椒進入采摘期,椒農們陸續采摘,奏響豐收“椒”響曲。近年來,臨夏縣始終把花椒產業作為特色... 【更多】
金果飄香采摘忙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產業有奔頭,農民有勁頭。近年來,臨夏市積極探索特色農業農產品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的有效途徑,根據不同作物品種結構和市場消費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引進... 【更多】
臨夏縣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農業高質高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程濤)今年以來,臨夏縣全面落實“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實施特色種植業牽引帶動戰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菌則菌、宜花則花,... 【更多】
奏響富農“椒”響曲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馬秀蘭盛夏時節,永靖縣三塬鎮的萬畝花椒園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采摘期。蔥郁的花椒樹遍布山丘與耕地之間,形成一道道綠色的屏障;樹上掛滿了色澤鮮艷、顆顆飽滿的紅花椒,村民正忙著... 【更多】
籽瓜熟了 果農笑了
記者 馬瑞鵬 邱曉玲眼下,正是籽瓜成熟的時節,永靖縣三條峴鄉下莊村的200畝旱砂地籽瓜陸續迎來采摘期。近日,記者來到瓜田,只見一個個圓滾滾的籽瓜藏在藤蔓之間,瓜農們忙著采摘,田間地頭皆“豐... 【更多】
蜜桃映紅振興路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唐鵬春賞花,夏采果,眼下正是鮮桃成熟上市的季節。近日,記者走進東鄉縣大樹鄉大樹村拱北社村民的桃園,看到翠綠的枝葉間掛滿又大又紅的桃子,山風拂過,果香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更多】
致富路上“椒”正紅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何燕娜盛夏時節,臨夏縣蓮花鎮魯家村的花椒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密密匝匝的花椒綴滿枝頭,好似一串串紅瑪瑙。過不了多久,它們就會從田間走向市場、從枝頭走向餐桌,豐富消費者... 【更多】
倒茬輪作繪希望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馬利軍七月的東鄉大地,一片綠意盎然。走進該縣汪集鎮池溝村,山坡、溝洼田塊里的地膜銀光閃閃,交錯縱橫的玉米長勢良好、豐收在即,共同繪成一幅銀綠相間的“調色板”,美不勝收... 【更多】
千畝黃芪富藥農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陳孝娟盛夏的永靖縣紅泉鎮董山村的山坡上,千畝黃芪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生機勃勃。微風拂過,帶來陣陣黃芪特有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近日,記者走進該村,看到村民們正忙著除草、... 【更多】
臨夏縣農家“小庭院”變身增收“經濟園”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白興華)近年來,臨夏縣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使農家“小庭院”變身增收“經濟園”。該縣在北塬片區及五... 【更多】
金銀花里摘“金銀”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馬雅瑞盛夏時節,東鄉縣百和、東塬、大樹等鄉的金銀花進入盛花期。趁著天氣晴好,村民們在花田里忙著采摘,一派豐收景象。近日,記者走進百和鄉石頭灣村金銀花種植基地,遠遠望去... 【更多】
種下西蘭花 開出“致富花”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湯曉亮仲夏時節,臨夏縣黃泥灣鎮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的千畝西蘭花迎來收獲季,在片片綠葉的映襯下,一壟壟西蘭花鮮綠翠嫩,花球飽滿緊實。作為黃泥灣鎮特色農業產業之一,西蘭花產品... 【更多】
小蜜蜂釀出“甜蜜”生活
記者 景溪 通訊員 馬可東仲夏時節,康樂縣油菜花燦爛盛開,遠遠望去,像鋪上了一條金色的地毯,蜜蜂飛舞其間,成為田園風光里的一道別致風景。微風吹過,金色花海泛起層層波瀾,陣陣花香沁人心脾。在... 【更多】
“蔬”寫富民新篇章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劉新新盛夏時節,康樂縣高原夏菜陸續迎來收獲期,綠意盎然的大棚和菜地里,隨處可見村民忙碌采收的場景。位于五戶鄉碧田園蔬菜種植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原夏菜種植基地里,工人... 【更多】
高原夏菜“蔬”通群眾致富路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盧婷時至夏至,和政縣松鳴鎮狼土泉村高效菜菌輪作示范基地里,放眼望去,上千畝連片栽植的甘藍、卷心白菜、荷蘭豆等高原夏菜長勢喜人,綠野沃田孕育著豐收的希望。狼土泉村地處和... 【更多】
食用菌迎來采收季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馬利軍時下,位于東鄉縣那勒寺鎮的食用菌產業園迎來采收季。走進產業園,整齊排列的種植大棚映入眼簾。大棚里黃燦燦的榆黃菇和黑壓壓的黑木耳長勢喜人,工人們忙著采摘、分揀;大... 【更多】
大棚結滿幸福果
記者 馬玉興近來,永靖縣太極鎮大川村崔尕盼家的日光溫室大棚里,一串串色澤鮮艷的圣女果掛滿枝頭,黃燦燦、紅彤彤的果實誘人又醉人。“這些果實能賣1萬多元,加上前一茬的5萬多元收入,3個大棚的圣... 【更多】
金銀花里生“金銀”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周志龍近日,東鄉縣大樹鄉南陽洼村山梁上的600多畝金銀花綠意盎然、長勢正旺,放眼望去,一團團、一簇簇嫩綠的花苞掛滿枝頭,散發著縷縷清香。金銀花耐寒耐旱,用途廣泛,因其... 【更多】
產業興旺繪盛景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龔曉娟近日,記者走進積石山縣小關鄉唐藏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百畝芍藥基地。正值花期,芍藥競相綻放,青山環繞間,只見一朵朵芍藥花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紅的、粉的、白的,五彩斑... 【更多】
西河鎮首批2.2萬噸精品高原夏菜新鮮上市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閆改琴 通訊員 孔維偉)近日,永靖縣西河鎮首批2.2萬噸高原夏菜進入采收上市期,紅筍、花菜、甘藍等精品高原夏菜分批次銷往上海、福建、廣東等地。連日來,被當地... 【更多】
省農業科學院在積石山縣開展優質飼草高效種植示范推廣活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閆改琴 通訊員 高鴿)5月13日至14日,省農業科學院積石山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畜牧業農科小院負責人一行,到積石山縣居集鎮開展優質飼草高效種植示范推廣活動。根... 【更多】
大棚育苗銷售忙 鄉村產業正興旺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盧婷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近年來,和政縣圍繞縣域“五大攻堅戰”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有力的動能。日前,記者走進位于該縣高效農業產業園的盈麥穗農業發... 【更多】
臨夏縣首批高原夏菜發往廣東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白興華)眼下,臨夏縣7.6萬畝高原夏菜長勢喜人,產自北塬鎮廣合隆、先鋒鄉鑫河州塬等的第一批高原夏菜發往廣東,不僅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 【更多】
小香菇讓群眾吃上“產業飯”
記者 景溪 通訊員 杜建龍五月暖風,萬物生長。位于康樂縣八松鄉新莊、魏寨兩村交界處的富康食用菌種植基地大棚里的香菇豐收在望。一袋袋菌棒在鋼架上整齊排列,陣陣菌香撲鼻而來,一朵朵香菇鉚足了勁... 【更多】
產業園托起搬遷群眾“穩穩的幸福”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盧婷去年以來,和政縣立足特色產業發展基礎,在三合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附近實施高效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一期),全力做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后續產業扶持“... 【更多】
蔬菜大棚種出致富好“錢”景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尤文五月和風暖東鄉,高原夏菜長勢旺。在東鄉縣五家鄉設施農業高原夏菜示范基地,一畦畦西芹、辣椒在陽光映照下格外翠綠,一壟壟紅筍、西蘭花、甘藍等蔬菜生機勃勃、長勢喜人。今... 【更多】
香菇滿棚迎豐收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黃文文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菌菜輪作示范基地,四處彌漫著香菇獨有的濃郁香味。大棚里的鋼架上擺滿了香菇菌棒,一排排、一行行,像一把把小傘,惹人喜愛。工人們穿梭其間采摘香菇... 【更多】
黨參成為致富“良藥”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竇琦谷雨潤大地,春季農事興。連日來,臨夏縣韓集鎮搶抓春耕生產黃金時期,積極開展特色產業種植工作。記者走進韓集鎮玉成家庭種植農場,看到一排排田壟整齊劃一,農機翻土、村民... 【更多】
立足優勢引“鳳”來 千畝藥材種植忙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羅霞最是一年春好處。眼下,正值中藥材種植最佳時節,在和政縣買家集鎮兩關集村黨參種植基地,記者看到村民們忙著種植黨參,拉線、鋪膜、放苗、覆土……動作熟練,一派忙碌。今年... 【更多】
春日也豐收 菌菇采摘忙
記者 景溪 通訊員 馬一凡春光無限好,農事正當時。在播種的季節,羊肚菌卻迎來了“豐收季”,菌棚內洋溢著收獲的喜悅。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康樂縣八松鄉新莊和魏寨兩村交界處的富康農牧種植基地菌棚,... 【更多】
食用菌搶“鮮”上市 群眾采摘忙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近年來,臨夏市折橋鎮堅持“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種植食用菌,在傳統菌類種植基礎上,引進新品種,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眼下,該鎮溫室大... 【更多】
臨夏州花椒年產值達5.34億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每年盛夏,漫山遍野的花椒映紅了臨夏山川?,花椒已成為群眾的“增收果、致富果”。據統計,我州花椒種植面積達83.05萬畝,掛果... 【更多】
臨夏縣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產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程濤)今年以來,臨夏縣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產業發展經驗,早安排、早部署,全面規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圍繞“三大片區”重點發展蔬菜、食... 【更多】
青貯玉米保養殖 種養雙贏保增收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羅霞近年來,和政縣合理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技術服務,實施示范帶動,把“糧改飼”作為促進種植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草食畜牧業發展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種養結合、互動互促的... 【更多】
優質飼草帶來好“錢”景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馬利軍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東鄉縣達板鎮黑石山村牛羊飼草料加工生產基地生產車間,只聽見粉碎機、混合機、制粒機、打包機隆隆作響,一條現代化飼料生產加工線正在運轉,工人們有條... 【更多】
臨夏州全力推動特色林果產業提質增效促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近年來,我州高度重視特色林果產業發展,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經營模式,強化林果科技服務和培訓,扶持壯大林業龍頭企業等方式,全力推動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形成... 【更多】
“農光互補” 低碳富農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周志龍眼下,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東鄉縣唐汪鎮利用設施農業優勢,搶抓農時,全力以赴為今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近日,記者走進該鎮白咀村“農光互補”項目基地,放眼望去,... 【更多】
設施農業繪“豐”景
記者 馬茹萍初春的和政大地處處迸發著勃勃生機,遍及全縣的設施農業大棚在陽光下銀光閃閃、縱橫田野,似萬“艦”齊發、百舸爭流,美不勝收。近日,記者來到位于三合鎮虎家村的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大棚內... 【更多】
不可“菇”量的無限潛力——東鄉縣伊淼食用菌種植基地見聞
記者 王偉如 趙好飛“這是去年我們基地種植的木耳、香菇、榆黃菇。今年,我們還要實驗種植白玉木耳,等種植成功,歡迎你們來參觀。”近日,東鄉縣那勒寺鎮三甲村的伊淼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馬慶熱情地... 【更多】
康樂縣:廠子建在小村子 鼓了群眾錢袋子
記者 景溪旺季采香菇,淡季產菌棒;四季不停工,群眾致富忙。近日,踏著春雪,記者來到位于康樂縣胭脂鎮大莊村的甘肅千楓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只見院內菌棒原料堆積如山,挖掘機正在翻料;車間內,... 【更多】
先鋒鄉:蔬果大棚里的“好豐景”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竇琦春節期間,臨夏縣先鋒鄉大棚蔬果迎來銷售旺季,種植戶利用“春節檔”抓緊采收,全力裝滿群眾“菜籃子”。近日,記者走進該鄉種植戶仲延智的采摘園,只見一個個櫻桃小番茄掛滿... 【更多】
和政縣:“小菌菇”撐開“致富傘”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黃文文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三合鎮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負責人鄧永富正在大棚內忙碌著。當下正是羊肚菌收獲時節,只見密密麻麻的羊肚菌破土而出,一簇簇、一朵朵鉚足勁往上長,象... 【更多】
臨夏州林下經濟實現產值3.95億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2023年,我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以“興林富民”為目標,采用林菜、林菌、林草、林藥、林... 【更多】
先鋒鄉8600畝高原夏菜產值突破7000萬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去年,臨夏縣先鋒鄉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及適宜的地理氣候優勢,以發展壯大產業、增加群眾收入為出發點,通過“企業+園區+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更多】
臨夏縣:大棚蔬菜爭“鮮”上市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趙靜寒冬時節,記者走進臨夏縣易地搬遷后續產業園日光溫室大棚,棚內暖意濃濃,各類時令蔬菜長勢喜人,種植的西葫蘆、蘑菇迎來豐收,爭“鮮”上市,工人們忙著采摘、套袋、打包裝... 【更多】
康樂縣:南果北種 探出致富新路子
記者 馬瓊潔近日,位于康樂縣的甘肅康暉現代農牧產業有限公司高原夏菜種植基地溫室大棚內種植的人參果迎來豐收。走進棚內,只見一行行整齊排列的人參果株引人注目,一串串黃中帶紫色條紋的果實掛滿枝頭... 【更多】
大莊村:奏響冬日豐收曲
記者 馬瓊潔時值冬日,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蔬菜溫室大棚里,綠油油的辣椒,紅艷艷的西紅柿,青翠碧綠的茼蒿、芹菜……各類蔬菜長勢正旺,種植戶臉上寫滿了豐收的期盼,奏響了冬日豐收曲。大莊村素有蔬菜... 【更多】
和政縣免費發放5.5萬袋油菜籽助農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黃文文)近日,和政縣農技中心為農戶免費發放青雜9號油菜籽5.5萬袋,并對油菜種植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結合今年油菜生產實際,該縣農技部門及早將... 【更多】
東鄉縣完成糧改飼收貯3萬多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高建義)歷經2個月的全面驗收,東鄉縣糧改飼共計驗收通過青貯全株玉米3萬多畝、10萬余噸,超額完成省上下達的任務指標。自9月全面開展收貯工作以... 【更多】
廣河縣科技賦能助推牛羊產業提質增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近年來,廣河縣堅持把科技嵌入牛羊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各個環節,強化科技成果轉化運用,著力延伸產業鏈、補齊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大做強縣域支柱產業,推動... 【更多】
臨夏州全力推動牛羊全產業鏈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麗亞 張姝)今年以來,我州堅持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高標準建設產業園區,大力度引培龍頭企業,全方位打響特色品牌,全力推動牛羊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發... 【更多】
科技強農 田野逐夢
記者 閆改琴他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鄉村振興的“先遣隊”——他們就是活躍在臨夏田間地頭的科技人員。為打通農村科技傳播“最后一公里”,跨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他們聚集在... 【更多】
【走在新征程】臨夏市:藥材飄香 致富有“良方”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王慧嫻眼下,正是黃芪采挖時節。11月10日,記者走進臨夏市枹罕鎮青寺村的鑫明中藥材農民種植合作社種植基地采訪時,淡淡的藥香撲面而來。只見農機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工人們... 【更多】
孟家村:種藥材發“藥財”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黃文文眼下,正是中藥材收獲的好時節,微風吹過,藥田里藥香四溢,鄉村沃野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陳家集鎮孟家村,只見藥材采挖機來回穿梭,黨參、黃芪等中藥材... 【更多】
【走在新征程】馬集村:款冬花開出致富“良方”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羅霞一方產業帶富一方人。深秋時節,記者走進和政縣馬家堡鎮馬集村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紫色的花蕾含苞錦簇,款冬花長勢正旺,村民們正忙著刨挖、分揀、采摘。微風拂過,淡淡藥香撲... 【更多】
臨夏縣:“蘋”添秋色美 果香惹人醉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王婷婷眼下,臨夏縣南塬鄉陳黃村的蘋果迎來豐收,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村民喜上眉梢。在村民李丕雄的蘋果園里,一棵棵蘋果樹整齊排列,樹上一個個又大又圓的蘋果被陽光照... 【更多】
臨夏市:火龍果采摘嘗鮮正當時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朱振斌)近日,記者走進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的火龍果種植大棚看到,一片碧綠的火龍果樹生機盎然、長勢旺盛,枝條間成熟的火龍果點綴在綠葉叢中,顯得格... 【更多】
【走在新征程】臨夏市:“臨薯18號”獲豐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瓊潔 梁永吉)金秋時節,臨夏市枹罕鎮王坪村馬鈴薯良種繁育示范基地種植的馬鈴薯新品種“臨薯18號”迎來豐收。經現場測產,該品種馬鈴薯平均畝產達3510公斤,... 【更多】
【走在新征程】東鄉縣:設施農業繪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周志龍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東鄉縣聚焦鄉村振興,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時下,正值東鄉縣... 【更多】
韓楊村:水果飄香喜豐收 休閑采摘正當時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馬進海眼下正是瓜果豐收的季節,想要吃到最新鮮、最可口的時令水果,去東鄉縣河灘鎮韓楊村桃鄉特色林果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一定不會失望,那里的蘋果脆甜、山楂酸爽、... 【更多】
【走在新征程】和政縣: 青貯玉米收割忙 牛羊養殖前景廣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黃文文金秋十月,和政大地進入最美季節,成片的林木披上秋裝,廣袤的田野里農作物結出沉甸甸的果實。近日,記者走進該縣新營鎮,只見大型青貯玉米收割機正在運作,收貯、轉運、裝... 【更多】
【走在新征程】東鄉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喜獲豐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10月9日,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州農科院相關專家在東鄉縣河灘鎮測出新品種隴豆602、隴豆78—1和3行玉米+3行大豆模式產量表現最高,玉米畝產7... 【更多】
【走在新征程】鮮食玉米收獲“甜蜜”希望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馬進海金秋時節,東鄉縣玉米、土豆、藜麥等農作物陸續成熟,迎來收獲期,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在達板鎮的甜玉米地里,玉米獨有的清香沁人心脾,農民穿梭在植株間,嫻熟地... 【更多】
金秋時節繪“豐”景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黃文文時下的和政,層林盡染、碩果飄香,到處一派豐收的景象。走進新營鎮尕莊村千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只見成熟的紅筍挺立在田間,長勢喜人。臨近中午,正忙著收割的村民依然干勁... 【更多】
玉米青貯忙 農機顯身手
記者 馬瑞鵬 通訊員 周建博金秋五谷香,玉米青貯忙。眼下,廣河縣20萬畝青貯玉米進入收割季,各鄉鎮緊鑼密鼓開始秋收,往返穿梭在農田間的各類農機成為秋收“主角”。記者在買家巷鎮馬家咀村的農田... 【更多】
臨夏縣:蔬菜產業量質提升助農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今年以來,臨夏縣堅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產業發展目標,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和合作社帶動、群眾參與”的模式,走出一條高原蔬菜種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依托... 【更多】
“小木耳”做成“大產業”
記者 馬玉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旺則鄉村興。積石山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積極發展黑木耳產業,把“小木耳”做成“大產業”,穩農就業,助農增收,賦能鄉村振興。近日,記者走進積石山... 【更多】
邁向“莓”好生活
記者 馬茹萍 通訊員 馬磊金秋時節,碩果盈枝。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羅家集鎮裴家臺村樹莓基地,只見數百畝紅樹莓色澤艷麗、綴滿枝頭,村民們正有序采摘。據了解,裴家臺村依托當地晝夜溫差大、土地肥... 【更多】
百合種出好“錢景”
記者 王偉如氣候涼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土壤耕性好,這些都是百合生長所需的最佳條件,也是臨夏縣路盤鄉永勝村種植百合的天然優勢。近幾年,永勝村百合憑借個頭大、片長、肉厚、心實、... 【更多】
【走在新征程】永靖縣黃芪種植助農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閆改琴 通訊員 司旭華)9月20日,記者走進永靖縣農發集團中藥材加工車間,只見清洗機、切片機、烘干機、篩片機等機械不停作業,工人們仔細挑選、清洗、切片、篩選... 【更多】
康樂縣2萬畝高原夏菜進入豐收期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汪艷玲)近日,記者從康樂縣特色農業發展中心了解到,今年該縣種植的2萬畝高原夏菜陸續進入收獲期,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穿梭壟間采摘高原夏菜的場... 【更多】
【走在新征程】東鄉縣:千畝洋芋豐收在望
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今年,東鄉縣春旱疊加秋旱,多個鄉鎮糧食減產,然而,馬鈴薯卻一枝獨秀。9月14日,記者來到汪集鎮千畝馬鈴薯良種示范田,只見無論是山梁、山洼,或是山腳梯田里,馬鈴薯長勢旺盛... 【更多】
【走在新征程】開出致富“良方”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黃文文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近日,記者來到和政縣新莊鄉草灘村農民種養殖合作社中藥材種植基地,看見當歸、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生機盎然,村民們正忙著除草、松土。“我們流轉... 【更多】
【走在新征程】“高原姑娘”顯身手
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 通訊員 馬小龍近日,在廣河縣第二屆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甘肅高原姑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獲得表彰獎勵。該公司經理榮軍在大會發言時說:“這次大會,讓我們增添了發展的勇氣... 【更多】
【走在新征程】讓廣河牛羊肉走進千家萬戶
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 通訊員 馬小龍近年來,善于發現商機、敢于探索創新的廣河人在政府的引導支持下,一步步做大牛羊產業,廣河縣隴盛源牧業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幾年前,已經在房地產領域做得風... 【更多】
麒麟西瓜“甜”到農民心坎上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趙靜初秋時節,瓜果飄香。時下,臨夏縣北塬鎮3000多畝西瓜陸續成熟,進入采摘期。近日,記者走進北塬鎮松樹村西瓜種植示范基地,只見綠油油的西瓜藤爬滿一地,一個個油亮亮、... 【更多】
臨夏縣北塬鎮3000畝西瓜成熟上市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趙靜)眼下,臨夏縣北塬鎮3000多畝西瓜陸續成熟,種植戶們忙著采摘、搬運、裝車,田間地頭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北塬鎮西瓜種植示范基地種植的是高... 【更多】
藥香氤氳富山村
記者 張姝坐落在積石山縣城南部的寨子溝鄉尕馬家村,憑借中藥材種植和開辦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讓原先名不經傳的小村莊,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中草藥種植基地。近日,記者在尕馬家村看到,黃芪、黨參、... 【更多】
椒香飄溢祁楊村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趙延波眼下,正是花椒成熟采摘的季節。近日,記者走進東鄉縣河灘鎮祁楊村的千畝花椒種植基地,只見一排排花椒樹郁郁蔥蔥,綿延在山塬梯田和坡地之間,顆粒飽滿、色澤鮮紅的花椒綴... 【更多】
臨夏縣全力打造高原夏菜主導產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近年來,臨夏縣突出發展以高原夏菜為主的蔬菜產業,累計建成日光溫室2540座、占地4572畝,鋼架大棚8976座、占地6058畝,果蔬保鮮庫及冷鏈設施... 【更多】
【走在新征程】西瓜豐收“甜頭”足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何燕娜時值初秋,臨夏大地景色宜人、瓜果飄香。臨夏縣新集鎮苗家村的西瓜種植基地也迎來采收季,種植戶和裝車工人忙得不亦樂乎……大棚內翠綠蔥蘢的瓜蔓爬滿地壟,一顆顆長勢喜人... 【更多】
康樂縣銷售各類高原夏菜3.2萬噸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張子瑛)時下,康樂縣五戶鄉康暉農牧汪灘基地高原夏菜陸續成熟,進入采收期,爭“鮮”上市。農戶們忙著采摘、打包、裝車,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更多】
特色產業興 農民錢袋鼓
廣河縣三甲集易地搬遷牛羊產業園和政百益國際現代花卉產業園蝴蝶蘭智能盆花工廠臨夏市枹罕鎮江牌村芍藥盛開臨夏縣高原夏菜采收忙康樂縣中元村杭白菊交售永靖三塬現代農業園區草莓立體種植積石山縣油菜田... 【更多】
廣河縣:水培牧草讓牛羊吃上“營養餐”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馬小龍)廣河縣以打造綠色牛羊肉生產基地為目標,鼓勵支持養殖主體主動創新,發展現代化科學種養殖技術。近日,該縣買家巷鎮曹家坡村溫室大棚成功育出... 【更多】
康樂縣29.1萬畝糧食作物豐收在望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麒 通訊員 朱菊霞)盛夏時節,康樂大地處處呈現著勃勃生機。日前,記者在該縣田地間看到,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長勢喜人,據了解,今年該縣糧食播種面積29.... 【更多】
臨夏縣:“菌菜輪作”實現“一地多用”
記者 趙好飛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臨夏縣先鋒鄉前韓村的甘肅河州云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只見一排排辣椒、茄子整齊排列,長勢喜人;一畦畦西蘭花、芹菜青翠欲滴,豐收在望;青筍、娃娃菜等綠意蔥蔥,進入成... 【更多】
永靖縣:金銀花拓寬增收路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近年來,永靖縣堅持因地制宜、適度規模、相對集中、有機生產的原則,通過“合作社+農戶”“大戶+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的模式,大力發展金銀花種植特色產業,... 【更多】
【走在新征程】香菇撐起“致富傘”
記者 馬尚龍 馬瓊潔 通訊員 杜建龍鄉村振興的重點在于產業發展。去年以來,康樂縣因地制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聚焦發展特色種植,發展群眾參與積極性高、輻射帶動性強的香菇產業。目前,香菇已全面... 【更多】
康樂縣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發展后勁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麒)近年來,康樂縣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增強產業結構調整后勁,加快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借勢發展建鏈。依托牛羊產業和香菇產業優勢,... 【更多】
臨夏縣完成西瓜種植7553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今年以來,臨夏縣繼續立足當地土地和農產品優勢,持續發展西瓜特色種植,促進產業增效、群眾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西瓜種植7553畝,預計種植8000多畝... 【更多】
康樂縣持續促進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麒)近年來,康樂縣大力發展“牛羊菜藥菌”五大產業,建立數字農業大數據監管平臺,出臺《康樂縣2023年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康樂縣2023年特色種植... 【更多】
【走在新征程】州農科院試驗示范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 史有東)桃樹下,小甜瓜已開出黃花;杏樹下,辣椒樹開出粉白小花;梨樹下、茄子開出紫色的小花……5月25日,記者在臨夏縣蓮花鎮、河西鄉和東鄉縣河灘鎮看到... 【更多】
【走在新征程】田野上的“新希望”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趙靜五月的臨夏縣,山川秀美,鮮花正艷。時下,正是高原夏菜種植的關鍵時期,在刁祁鎮蘭達村高原夏菜基地里,工人們忙著對剛移栽不久的芹菜進行日常管護。放眼望去,白色地膜中穿... 【更多】
康樂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展新局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麒)近年來,康樂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資源稟賦和地域特色,持續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 【更多】
全國多地引種“臨薯18號”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日前,記者從州農業部門獲悉,我州農科院培育的馬鈴薯新品種“臨薯18號”在黑龍江、寧夏、陜西、西藏等國內省區和省內多地引種實驗推廣,這是我州農業科研工... 【更多】
600只碧鄉湖羊在東鄉縣“生兒育女”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5月9日,記者在東鄉縣百和鄉大嶺村馬尕西木家看到,30只“碧鄉湖羊”配種受孕,其中11只已產羔28只。據了解,碧鄉公司在東鄉縣首批培育的600只湖羊... 【更多】
春風拂來產業興——永靖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側記
記者 閆改琴 通訊員 王可昌春日的永靖縣花紅柳綠,生機勃勃。4月20日,記者行走在該縣鄉間田野,無論是星羅棋布的種植大棚,還是連片的產業基地,處處都是“人勤春來早”的動人畫卷,隨處都可感受... 【更多】
【走在新征程】追著春光趕農時——東鄉縣31萬畝馬鈴薯播種見聞
記者 郭慧霞春光日漸濃。當前,全州春耕進入關鍵期,記者走進東鄉縣田間地頭,看見工作人員忙著為群眾發放馬鈴薯有機肥,農民忙著切種、播種、施肥,干群合力奏響田園“春耕曲”。從鳳山鄉池灘村頂凌覆... 【更多】
【走在新征程】追著春光趕農時——東鄉縣31萬畝馬鈴薯播種見聞
記者 郭慧霞春光日漸濃。當前,全州春耕進入關鍵期,記者走進東鄉縣田間地頭,看見工作人員忙著為群眾發放馬鈴薯有機肥,農民忙著切種、播種、施肥,干群合力奏響田園“春耕曲”。從鳳山鄉池灘村頂凌覆... 【更多】
東鄉縣多舉措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近日,記者從東鄉縣了解到,該縣在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調結構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該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 【更多】
永靖縣“寄母還犢”助力群眾發“牛”財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近年來,永靖縣積極探索推廣“寄母還犢”肉牛養殖新模式,加快構建特色優勢突出、政策保障有力、利益聯結緊密、發展運營規范的西山肉牛集群產業,助力群眾發“... 【更多】
臨夏州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大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4月11日,記者了解到,我州各縣(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優勢,因地制宜,綜合施策,通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擦亮縣域名片等方式打造知名品牌,大力發展特色... 【更多】
【走在新征程】安家坡鄉:走出強產業新路子
記者 王偉如“將這些球狀的百合種子埋進約五六厘米深的坑里,然后填土覆蓋,再經過起壟、平整等幾道工序,百合栽種就成功了。”穆蘇米一邊熟練地栽種百合,一邊對記者說。作為臨夏縣安家坡鄉甘肅沈佳農... 【更多】
【走在新征程】東鄉縣唐汪鎮林下種植芍藥120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入春以來,東鄉縣搶抓春耕關鍵節點,積極挖掘林地資源,采取“公司+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全力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產業化、高效化發展,努力實... 【更多】
【走在新征程】大棚育苗忙 鄉村產業旺
記者 馬進忠 通訊員 趙靜時下,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連日來,臨夏縣先鋒鄉搶抓農時,持續開展蔬菜、瓜果幼苗培育工作,全力保障今年農業生產。近日,記者走進先鋒鄉前韓村遠達農業蔬菜育苗基地的大... 【更多】
【走在新征程】人勤農事忙 不負好春光
記者 馬麗亞人勤農事忙,不負好春光。春分時節,當清晨的第一聲雞鳴劃破黎明的安靜時,和政縣三合鎮周劉家村村民金梅花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起床給一家人做好早餐,送兒子去幼兒園后,她便來到自家承包... 【更多】
去年我州花椒銷售額達3.15億元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開春以來,州縣兩級科技服務團隊充分發揮“三區”科技服務人才作用,搶抓當前農閑時節及果樹修剪黃金期,加大花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采摘烘干... 【更多】
東鄉縣 臨夏縣免費發放馬鈴薯良種助農穩產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馬進海)連日來,東鄉縣農業農村局組織人員深入五家鄉、趙家鄉、坪莊鄉等鄉鎮,向群眾免費發放馬鈴薯良種。今年全縣計劃發放300萬公斤,目前已發放... 【更多】
溫棚孕育豐收“好苗頭”
記者 王偉如春風和煦,記者來到康樂縣附城鎮劉家廟村的甘肅康暉現代農牧產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忙著育苗、平地、定植,大家鉚足干勁、搶抓農時,為豐收增產播下希望的種子。大棚內,一株株... 【更多】
【走在新征程】科技賦能 產業興盛——我州“糧瓜菌”輪作種植模式獲得成功
記者 景溪春有菌菇秋有糧,夏瓜蔬菜滿園香。3月27日,記者在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看到,大棚里綠油油的辣椒、西紅柿掛滿枝頭,羊肚菌和熊掌菇密密麻麻地在地上冒著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州農業技術... 【更多】
果樹剪枝忙 豐收有保障
記者 馬瑞鵬眼下,正是果樹修剪的關鍵時期。連日來,和政縣果農們充分利用早春果樹休眠的有利時機,紛紛走進果園,抓緊果樹修剪和春季管護,力爭今年實現增產豐收。在漫山遍野的果林里,隨處可見果農和... 【更多】
種下黃芪苗 農戶“藥”致富
記者 劉剛林 通訊員 盧婷春風輕拂,萬象“耕”新。和政縣新莊鄉的田野里,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春耕景象。翻犁溝、施肥料、覆地膜……近日,記者在半截峽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黃芪種植基地看到,覆膜... 【更多】
臨夏縣扎實服務春季農業生產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臨夏縣搶先抓早,統籌推進備耕春播各項工作,全力打好全年農業生產主動仗,確保今年糧食生產安全穩定。據了... 【更多】
?田間地頭忙生產 不負春光種希望
記者 馬玉興不負好春光,奮進正當時。眼下,行走在積石山縣廣袤的田間地頭,各鄉鎮村民們整地播種、運送物資、搭棚育苗……繪制出一幅繁忙、祥和的春景圖,農機的轟鳴聲奏響一曲春耕生產“交響樂”。當... 【更多】
臨夏縣計劃發展林下經濟7.68萬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林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今年,臨夏縣將繼續做好“林”文章,做活“林”經濟,提升“林”效益,實現林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在全... 【更多】
“玫瑰羊”讓種養產業綠色循環
記者 馬麒 通訊員 李洋洋近日,記者在臨夏市佳源牧業羊產業園看到,一棟棟標準化圈舍排列整齊,數千只羊膘肥體壯、毛色光亮,正盡情地享用它們的“定制美容午餐”——由玫瑰枝葉與花瓣配比而成的飼料... 【更多】
康樂縣:千畝油菜播種忙
通訊員 杜建龍3月19日,筆者在康樂縣八丹鄉斜路坡村、蘆子溝村看到,翻耕機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群眾抓時令、搶農時、忙春耕,描繪出一幅春耕農忙圖。鮮維榮和馬松吉克是八丹鄉的油菜種植戶,今年領... 【更多】
廣河縣農耕玉米:從播種到采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馬龍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廣河縣田間地頭翻耕破土、播種、灌溉、追肥的春耕畫卷正徐徐展開。近日,在買家巷鎮李家寺村高標準農田舉行的春耕生產暨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 【更多】
科技助農 種出“莓”好生活
記者 馬尚龍陽春三月,沉寂了一個冬天的臨夏市折橋鎮樹莓基地里又熱鬧了起來,工人們搶抓農時,開展整地、追水、防治病蟲害等工作,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天氣漸漸轉暖,樹莓就要發芽。為了不耽... 【更多】
康樂縣:設施農業為鄉村振興添“底氣”
記者 郭慧霞 通訊員 杜建龍3月15日,在康樂縣蓮麓鎮麓辰合作種植基地里,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忙著搭建大棚、鋪設棚膜,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據了解,該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經過一年多的發展... 【更多】
荒山“種電” 陽光“生金”
記者 馬茹萍在清晨第一縷陽光的照耀下,一排排蔚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沿山排列、錯落有致,猶如散落的黑珍珠,在永靖縣的一座座山上熠熠生輝。新能源,既是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永靖縣有著得天獨厚的... 【更多】
臨夏州計劃發展林下經濟產業三十萬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陳禮娟)今年,我州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以林草資源為依托,以科技服務為支撐,計劃在全州各縣市和12個國有林場發展林下經濟產業30萬畝,預計實現... 【更多】
和政縣:全產業鏈推動畜牧產業駛入“快車道”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馬正蘭)今年以來,和政縣堅持把培育壯大畜牧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的關鍵舉措,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動規模化、延伸產業鏈,全力促進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為... 【更多】
和政縣著力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周俊清)近年來,和政縣堅持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激活縣域經濟活力、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著力培育壯大以赤松茸為主的食用菌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富農增收的特色... 【更多】
康樂縣:高原夏菜成“致富菜”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周伍斤康樂縣把發展高原夏菜種植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積極引導群眾連片開發高原夏菜生產基地,使高原夏菜成為群眾的“致富菜”。自入秋以來,康樂縣蓮... 【更多】
永靖縣:文冠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馬茹萍)近日,永靖縣文冠果經濟林產業發展項目三條峴鄉8000畝基地已完成建設任務。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6824萬元,建設規模1.5萬畝,其中三條峴鄉8000畝... 【更多】
康樂縣:大棚菌棒加工忙 產業發展活力足
初冬時節,走進甘肅千楓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棒加工基地,數十名工人規范有序、操作嫻熟地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制袋、滅菌、接種等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在生產現場,木屑、石膏、麥麩等原料堆積起... 【更多】
書寫“莓”好產業發展新篇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戚建利時下,正是栽種樹莓的絕佳時節。記者在和政縣馬家堡鎮楊臺村樹莓種植基地看到,播種機來回穿梭,現場一派火熱。在該縣農業農村局專業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下,益邦農業科技發... 【更多】
臨夏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成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喬棟明)今年來,臨夏縣按照整體推進“三大片區”,深度開發“五大流域”,致力打造“五個縣”的總體思路,全力實施“三年倍增”行動,著力發展“牛羊菜果薯藥菌花”八大... 【更多】
永靖縣推動蘋果產業標準化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陳禮娟)近年來,永靖縣積極探索先進栽植技術和模式,持續優化品種結構,以建設矮化蘋果種植標準園為目標,加快推進蘋果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目前,以三塬鎮、峴塬... 【更多】
臨夏州著力提升花卉產業“含金量”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陳禮娟)我州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高度重視花卉產業發展,將花卉作為“牛羊菜果薯藥菌花”八大特色支柱產業之一。截至目前,全州以牡丹和芍藥為... 【更多】
康樂縣:秸稈回收再利用 農民增收新渠道
記者 馬瓊潔 通訊員 杜建龍近日,在康樂縣康愛興農牧有限公司青貯收購現場,只見滿載著玉米秸稈的三輪車絡繹不絕,忙著現場交售,兩臺大型鍘草機和一臺挖掘機正在流水線作業,將一捆捆飼草玉米瞬間“... 【更多】
“草罐頭”里的豐收密碼
“草罐頭”里的豐收密碼記者 吳雪皎 通訊員 楊愛玲 黃文文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達浪鄉楊馬族村,在廣袤的田間地頭,大型機械來回穿梭,隨著隆隆的轟鳴聲,收割機、打捆機、三輪車等機械正有序開展收... 【更多】
臨夏州特色林果種植讓更多群眾吃上“產業飯”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陳禮娟)我州把特色林果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全州以花椒、大接杏、桃、紅棗、蘋果、啤特果等為主的特色... 【更多】
“獎補+帶動”讓養殖戶鼓起“錢袋子”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馬宗禮廣河縣官坊鄉石磊村村民馬進良是個養殖“高手”,他喂養的牛個個膘肥體壯、毛色發亮,這也得益于縣上的一系列牛羊獎補等政策措施,讓他們這些能養殖、善養殖的農戶吃下了定... 【更多】
關山鄉百合采挖上市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陳禮娟 通訊員 王安杰)金秋時節,正是百合采挖上市的季節。連日來,永靖縣關山鄉的百合迎來豐收季,在田間地頭,村民們揮舞著鋤頭開始采挖,空氣中彌漫著百合的芳香,... 【更多】
標準化養殖帶來新“雞”遇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馬進海寬敞明亮、干凈通風的全自動化養殖房里,一排排雞籠整齊排列,室內溫度適宜,喂料、上水、清糞設備正在自動運作——這是東鄉縣鳳山鄉南嶺村養雞農民專業合作社里日常養雞的... 【更多】
標準化養殖帶來新“雞”遇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馬進海寬敞明亮、干凈通風的全自動化養殖房里,一排排雞籠整齊排列,室內溫度適宜,喂料、上水、清糞設備正在自動運作——這是東鄉縣鳳山鄉南嶺村養雞農民專業合作社里日常養雞的... 【更多】
種下紅樹莓 結出致富果
記者 王美玲 通訊員 張有新 王亞楠秋收時節,記者走進和政縣羅家集鎮裴家臺村紅樹莓種植基地,數百畝紅樹莓綴滿枝頭,村民們正忙著采摘。依托晝夜溫差大、土地肥沃等優勢,裴家臺村于2018年4月... 【更多】
鹽鍋峽鎮:構建高效富農產業新格局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孔維偉豐收時節是群眾一年當中最忙碌的季節。永靖縣鹽鍋峽鎮上銓村群眾趙環環已經在自家承租的溫室大棚內忙碌了很多天,成熟的番茄賣了一茬又一茬,她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更多】
致富有了“核”動力 ——臨夏縣蓮花鎮發展核桃產業見聞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楊麗萍時下,走進臨夏縣蓮花鎮五女山林場,漫山遍野的核桃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村民們忙著打核桃、賣核桃,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了解,以前這里是雜草叢生的荒... 【更多】
尹集鎮高原蔬菜喜獲豐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宋海霞)時下,臨夏縣尹集鎮新寨村種植的高原蔬菜進入采收期,群眾在田間地頭采收、打包、搬運,一派豐收景象。臨夏縣生泰農業種養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 【更多】
永靖縣強化資金整合助推產業提檔升級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陳禮娟)今年,永靖縣持續執行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政策,納入整合試點范圍資金達3.99億元,按照中央、省、州“涉農整合資金用于產業比例不低于55%”的政策要求,將納... 【更多】
喜訊!州農科院引進種植靈芝獲成功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趙懷斌 梁永吉)9月12日,記者在州農科院試驗基地看到,中國傳統名貴藥材靈芝種植獲成功,分別種植在日光溫室和林下,長勢良好。這為我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 【更多】
助農“棗”致富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趙延波東鄉縣唐汪大紅棗因光照時間長、生長條件適宜,具有皮薄肉厚、糖分均勻、甜而不膩等特征,與唐汪大接杏、唐汪葵花籽并稱“唐汪三寶”,享譽省內外。進入秋季,唐汪大棗紅了... 【更多】
助農“棗”致富
記者 王偉如 通訊員 趙延波東鄉縣唐汪大紅棗因光照時間長、生長條件適宜,具有皮薄肉厚、糖分均勻、甜而不膩等特征,與唐汪大接杏、唐汪葵花籽并稱“唐汪三寶”,享譽省內外。進入秋季,唐汪大棗紅了... 【更多】
大莊村:鄉村“豐”景“莓”如畫
記者 張姝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8月24日,記者在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的樹莓產業園看到,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樹莓掛滿枝頭,飽滿圓潤、色澤誘人,散發著濃郁的果香……采摘、過秤、裝箱、入庫、準備銷... 【更多】
小木耳鼓起村民"錢袋子"
記者?周俊清?通訊員?羅霞眼下正是木耳采摘旺季,記者走進和政縣陳家集鎮上王家村的木耳種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菌棒上成熟的木耳密密麻麻、長勢喜人,村民正在進行采摘和晾曬。鄉村振興,產業... 【更多】
“家庭農場”讓農業更有奔頭
記者 董平 通訊員 嚴文博隨著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一個個“小”農場在現代農業轉型中嶄露頭角。小小的家庭農場讓農村有看頭、農業有奔頭、農民有勁頭,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一場秋雨過后,永... 【更多】
永靖縣培育八大產業助力移民群眾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 通訊員 孔令洲)今年,永靖縣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實現了移民群眾搬得進、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大力改善移民村基礎設施,打造產業興旺、... 【更多】
水果玉米搭上“電商快車”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馬磊時下,正是水果玉米收獲季。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城關鎮三谷村的甘肅國邦農業水果玉米種植基地,看到來自周邊的百名務工群眾正忙著采摘玉米,一車車新鮮玉米正被運往該工廠車... 【更多】
西瓜種植“甜”農家
記者 趙淑嫻 通訊員 王興樹時下,走進臨夏縣麻尼寺溝鄉趙家村西瓜大棚種植基地里,郁郁蔥蔥的瓜藤上結滿了又大又圓的西瓜,瓜農們正忙著采摘、裝箱,一派繁忙景象。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基地里主要種植... 【更多】
永靖縣三塬鎮火龍果成熟啦!
時下,在永靖縣三塬鎮下塬村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溫室棚內,一顆顆紅彤彤的火龍果垂掛在蔓條上,色澤鮮艷、果形飽滿,仿佛一只只紅燈籠點綴在萬綠叢中,顯得格外嬌艷。工人們在棚內穿梭忙碌,收獲一... 【更多】
機械收割 確保顆粒歸倉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盧婷眼下,正值油菜收割季,和政縣漫山遍野的油菜顆粒飽滿,村民們迎來又一個豐收季。近日,記者走進松鳴鎮大山莊村,只見油菜地里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來回穿梭,把一片片油菜不斷“... 【更多】
高原夏菜讓農戶踏上富“蔬”之路
記者 馬正蘭 通訊員 張有新眼下,正值和政縣高原夏菜豐收時節,走進和政縣松鳴鎮狼土泉村高原夏菜種植基地,一片片綠油油的景色讓人眼前一亮,包菜、芹菜等特色蔬菜生機勃勃、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采... 【更多】
抓住新“雞”遇 啄開致富門
記者 周俊清 通訊員 羅霞在和政縣新莊鄉將臺村張青蘭家的園子里,散養的土雞吃飽喝足,正躲在樹蔭下“乘涼”,好不愜意自在。近年來,該鄉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幫扶引導村民大力發展山林散養土... 【更多】
臨夏縣:“采摘經濟”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 通訊員 張宗和)“采摘經濟”的悄然興起,不僅催熱了鄉村旅游市場,也有效推進了農旅融合發展。連日來,臨夏縣百益現代農業采摘園的葡萄進入成熟季,一串串晶... 【更多】
西瓜豐收甜農心
記者 郭慧霞 黎元軍夏末秋初,康樂縣鳴鹿鄉高原夏菜種植基地里的西瓜成熟,為酷暑難耐的季節帶來絲絲清涼,也讓群眾的日子像西瓜一樣充滿甜蜜。8月4日,記者走進鳴鹿鄉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看到一排排... 【更多】
廣河縣創建千畝綠色高標準示范園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周俊清)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買家巷鎮的廣河縣綠色高標準農業示范園,看到玉米、油葵、芝麻、豌豆等農作物正在茁壯成長,村民們在田間除草、噴灑農藥。今年,該縣著眼推... 【更多】
臨夏縣以工業化思維促現代農業高效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好飛)今年,臨夏縣堅持以工業化產業化思維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引培市場主體,構建營銷體系,加快現代農業高效高質發展。把工業管理理念、組織方式、營銷手段、科... 【更多】
致富路上藥飄香
記者 馬玉興頂著夏日的艷陽,近日,記者走進積石山縣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藥材種植育苗基地,只見黃芩、黨參、黃芪等中藥材長勢良好,微風拂過,混雜著縷縷幽香,令人心曠神怡。在黃芩育苗基地里... 【更多】
臨夏州菌菜輪作試驗取得實效
我州菌菜輪作試驗取得實效畝產值超過3萬元 將在全省推廣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日前,記者從州農科院了解到,該院在和政縣松鳴鎮試驗示范基地進行菌菜輪作種植,年畝產值超過3萬元... 【更多】
“三駕馬車”拉動金銀花產業健康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7月3日,記者來到位于東鄉縣達板鎮沿洮河經濟帶工業園區的甘肅方大九間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譽為金銀花產業“三駕馬車”的金銀花飲料、金銀花茶生產線正開... 【更多】
積石山縣投資2544.36萬元助推林果產業提質增效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記者 馬玉興)今年,積石山縣持續堅持以經濟林果產業發展為抓手,投資2544.36萬元,大力推動林果產業綠色化、科技化、效益化轉型升級,科學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特色優勢... 【更多】
臨夏州多舉措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劉紅紅)7月1日至3日,在中藥材生長的關鍵時期,州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邀請省州專家,組織中藥材生產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和各縣市農技中心業務骨干,通過現場觀摩、... 【更多】
種出“硬菜”謀振興
記者 馬尚龍六月的康樂,天藍水澈、綠樹成蔭,田間地頭一片繁忙勞作景象。記者近日來到康樂縣康豐鄉楊臺村,放眼望去,一座座蔬菜大棚遍布田間,棚內滿目郁郁蔥蔥,蔬菜長勢喜人,一股股清香撲鼻而來。... 【更多】
東鄉縣高原夏菜喜獲豐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偉如)連日來,東鄉縣河灘鎮大塬村遠達農業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的紅葉萵筍迎來采收期,村民們搶抓時機收割、搬運、打包。據悉,該基地種植高原夏菜321畝,主要有紅葉... 【更多】
“唐蕃文冠”茶:群眾增收“香餑餑”
記者 周俊清史料中關于唐蕃古道臨夏段有這樣的線路記載:“經河州,渡黃河進入青海境內。”如今,在這條擁有1300多年的歷史古道上,永靖縣三條峴鄉紅峴子村文冠果樹產業猶如一顆明珠,熠熠生輝。紅... 【更多】
和政縣做足林下經濟大文章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進忠)近年來,和政縣因地制宜,按照“林花模式、林藥模式、林菌模式、林下旅游模式”的建設思路,全力推進林下經濟產業園建設,打造特色產業種植基地,推動產業結構... 【更多】
臨夏縣黃泥灣鎮4噸甜豆進北京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 陳禮娟)6月13日,記者從臨夏縣鑫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臨夏縣黃泥灣鎮的4噸甜豆進入北京市場,被定為優質特供商品配送至星級酒店,這是該鎮實施農業產... 【更多】
路盤洋芋:大山里的“金疙瘩”
記者 周俊清“一山連一山,一路盤上山。”臨夏縣路盤鄉因其地勢險峻而得名。這里雖地處低山梁峁溝壑區,卻利用紅麻土的優質土壤和引進的苗種優勢,孕育出了遠近聞名的“路盤洋芋”。仲夏正是農作物蓬勃... 【更多】
“苦藥材”種出“甜生活”
記者 郭慧霞六月的康樂縣景古鎮景古村,綠油油的柴胡、羌活等中藥材長勢喜人,原本干涸的山丘上綠意盎然,充滿生機。村民聞仲學帶著幾人正在田里打藥、除草、間苗,農業技術員也在現場指導秧苗管理方法... 【更多】
康樂縣70多噸高原夏菜銷往廈門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6月13日,記者從康樂縣甘肅康暉現代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豐收的70多噸西蘭花、萵筍等時令蔬菜遠銷廈門市。立夏之后,康樂縣高原夏菜迎來豐... 【更多】
“蔬”寫農民增收新篇章
記者 劉紅紅時下,康樂縣種植的頭茬高原夏菜已陸續成熟,進入采收期。一大早,蓮麓鎮寺址村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內,村民尚青青和同伴走進菜地,開始一天的勞作。“這兩天就要鏟紅筍了,我一天能掙100元... 【更多】
摘“金”摘“銀”摘幸福
記者 李萍 李娟 通訊員 廖敏成“花期長、產量大、藥用價值高,種植當年就能開花有收入,我種了100畝,每天60多人在采摘,最多時雇用100人,平均每人每天工資120元。”永靖縣紅泉鎮金銀花... 【更多】
走在“羊”光大道上——臨夏縣橋寺鄉發展養殖產業見聞
記者 趙好飛寬敞干凈的養殖區內,一只只羊悠閑地吃著草料,幾十米遠的機械化飼料加工區內機器正在有序運轉,將一個個飼料包快速打包送往庫房……羊的“咩咩”聲、機器的轟隆聲、工人的歡笑聲,合奏出一... 【更多】
走在“羊”光大道上——臨夏縣橋寺鄉發展養殖產業見聞
記者 趙好飛寬敞干凈的養殖區內,一只只羊悠閑地吃著草料,幾十米遠的機械化飼料加工區內機器正在有序運轉,將一個個飼料包快速打包送往庫房……羊的“咩咩”聲、機器的轟隆聲、工人的歡笑聲,合奏出一... 【更多】
堅持黨建引領 凝聚奮進力量——甘肅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黨建工作紀實
記者 陳禮娟“這一場雨來得真及時!所有黨員取消假期,準備到東、西山發放種子。”“五一”節前,一場及時雨讓永靖縣西山片區的群眾喜笑顏開——終于可以播種了。而在甘肅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黨... 【更多】
花菇朵朵開 村民笑開顏
記者 趙好飛 羅東升在積石山縣劉集鄉高李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的花菇大棚內,一排排菌棒上,花菇探出圓潤飽滿的“小腦袋”,猶如綻放的花朵,甚是好看,這些小花菇已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餑餑”。香菇作為一... 【更多】
花菇朵朵開 村民笑開顏
記者 趙好飛 羅東升在積石山縣劉集鄉高李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的花菇大棚內,一排排菌棒上,花菇探出圓潤飽滿的“小腦袋”,猶如綻放的花朵,甚是好看,這些小花菇已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餑餑”。香菇作為一... 【更多】
【結構調整看臨夏】“聚寶棚”里結出“致富果”
記者 趙好飛五月萬物繁盛。近日,記者來到臨夏縣尹集鎮新興村,只見幾百座日光溫室沿公路整齊排列,溫室內的架豆、番茄藤上碩果累累,黃瓜、辣椒青翠鮮嫩,村民正在采摘、分揀、裝筐……一派生機盎然。... 【更多】
“臨薯18號”誕生記
記者 尹始學 趙懷斌初夏時節,州農科院上下沉浸在無限的喜悅之中,一條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各方傳來——5月10日,州農科院選育的馬鈴薯新品種“臨薯18號”獲得農業農村部種子登記證書;“臨薯18... 【更多】
廣河縣推廣種植旱作農業36萬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正蘭)時下,俯瞰廣河縣山鄉,一壟壟覆好的地膜為農田“穿”上了閃亮的“銀”裝,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宛如發帶環繞在群山溝壑之中,繪出一幅壯觀的田園美景圖。今... 【更多】
遍地花開是“金銀”
記者 李萍 李娟立夏時節,正是農忙天。5月18日,記者走訪永靖縣鹽鍋峽鎮、三塬鎮、紅泉鎮和新寺鄉的金銀花種植基地時看到,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員李云亞正在為村民講解金銀花綠色防控知識,確保金銀花... 【更多】
康樂縣免費發放196萬株高原夏菜種苗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5月17日,康樂縣舉行2022年高原夏菜新品種引進試驗種植推廣項目(庭院經濟)種苗發放儀式,為15個鄉鎮免費發放了甘藍、菜花等196萬株高原夏菜新品... 【更多】
廣河縣打造一千畝高標準農業示范園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今年以來,廣河縣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加強耕地保護利用、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以打造廣通河現代農業產業帶為目標,大力推進綠色高標準農業示范園項目... 【更多】
他們是最忙的“農民”——州農科院現代農業試驗站工作見聞
記者 馬麗亞 趙淑嫻日前,記者來到位于臨夏縣北塬鄉前石村的州農科院現代農業試驗站,在馬鈴薯、玉米、蔬菜試驗田里,工作人員穿著勞保服、頭上包著圍巾正在忙碌,要不是該院副院長趙克旺提醒——“這... 【更多】
臨夏縣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淑嫻)今年以來,臨夏縣繼續抓住州上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機遇,圍繞五大流域區位特征、土壤環境,結合鄉村振興和旅游業發展,通過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特色... 【更多】
好消息!臨夏州研發成功赤松茸液體菌種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 梁永吉)5月8日,記者從州農科院北塬試驗站了解到,用液體菌種大面積試種的赤松茸出菇好、長勢旺,試驗成果解決了赤松茸菌種成本高、發菌速度慢的... 【更多】
好消息!臨夏州研發成功赤松茸液體菌種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 梁永吉)5月8日,記者從州農科院北塬試驗站了解到,用液體菌種大面積試種的赤松茸出菇好、長勢旺,試驗成果解決了赤松茸菌種成本高、發菌速度慢的問題,填補... 【更多】
東鄉縣加快良種馬鈴薯推廣步伐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今年,東鄉縣以產業振興為抓手,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重點實施“一十百千萬”和產銷對接計劃,整合各類資金820萬元,發放馬鈴薯良種243.24萬公斤,計... 【更多】
田野煥發新活力——我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綜述
記者 劉紅紅五月的臨夏,綠意濃濃,一派生機勃勃。行走在鄉間田野,無論是星羅棋布的種植大棚,還是連片的產業基地,隨處可感受到農業產業發展的滾滾熱潮。近年來,州委、州政府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 【更多】
永靖縣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00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閆改琴 通訊員 李樹鵬)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永靖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根據縣情... 【更多】
八松鄉:水果玉米讓日子更“甜”了
記者 馬瓊潔 黎元軍“自從種了水果玉米,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我們很滿足,就盼著今年這幾百畝地能有個好收成。”正忙著鋪膜的康樂縣八松鄉新莊村村民陳小忠樂呵呵地說。當前,隨著氣溫不斷回升,八松鄉... 【更多】
為赤松茸種植打下好“錢”景
記者 馬瑞鵬連日來,和政縣新莊鄉槐莊村種植戶王學明早早來到位于松鳴鎮中心村鄧家窩子的赤松茸流轉地,不時翻弄著發酵基料,“你看,這些基料的濕度還不夠,要多翻攪增加濕度,好讓基料能更好地發酵。... 【更多】
臨夏州新型農業機械助推現代化生產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美玲)近日,我州在臨夏縣尹集鎮尹集村舉辦種養循環機械化生產示范演示活動,來自6家農機企業(合作社)的50多臺(套)機具在田間演示作業,讓前來參加活動的群眾... 【更多】
市農技中心培育推廣蔬果優質壯苗10萬余株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劉紅紅)日前,記者在臨夏市設施農業示范園區了解到,育苗棚內辣椒、茄子、菜花、西瓜等多個蔬果新品種長勢良好,各類蔬果幼苗可陸續出圃定植。今年開春以來,臨夏市農... 【更多】
和政縣千畝中藥材園引領產業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近日,記者在和政縣陳家集鎮了解到,由臨夏藥業公司流轉千畝土地種植的中藥材苗情良好,成為全州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標準化管理的田園,引領全州中藥材... 【更多】
積石山縣大力推廣種植食用菌助農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 通訊員 馬永德)連日來,在積石山縣中咀嶺鄉金昌村的千畝赤松茸種植基地,群眾正在起壟、覆料、放菌等,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近年來,該縣因地制宜,發展食... 【更多】
臨夏州羊肚菌單茬畝產首超千斤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劉紅紅)記者從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了解到,近日該中心技術人員到臨夏縣天池高原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尹集鎮羊肚菌種植基地進行實地測產,測產的兩個溫室面積為60... 【更多】
臨夏市全力保障農業用種安全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劉紅紅)連日來,臨夏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場監管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要求,對7家種子經營企業(門店)進行跨部門“雙隨機”檢查,進一步提高經營人員依... 【更多】
州農科院科技下鄉助農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周俊清)為提升馬鈴薯種植水平和效益,積極推動全州馬鈴薯產業發展,近日州農科院協同東鄉縣農業農村局,在該縣坪莊鄉坪莊村開展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會暨臨薯18號... 【更多】
“種”出發展新路子
記者 吳雪皎 通訊員 何娟娟 張海霞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陳家集鎮臨夏藥業當歸種植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忙著選苗、覆膜、中耕除草……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我們公司在和政縣陳家集鎮賈百戶、陳家溝、... 【更多】
“種”出發展新路子
記者 吳雪皎 通訊員 何娟娟 張海霞近日,記者走進和政縣陳家集鎮臨夏藥業當歸種植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忙著選苗、覆膜、中耕除草……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我們公司在和政縣陳家集鎮賈百戶、陳家溝、... 【更多】
采摘經濟拓寬群眾致富路
記者 董平到大棚采摘、體驗農事之樂,如今成為不少市民度假休閑的優先選擇。“4月份,蔬菜采摘進入了高峰期,好的時候能采摘600多斤,來我的蔬菜大棚里采摘的人特別多,每天可以收入600-800... 【更多】
和政縣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21萬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博文)今年,和政縣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食用菌、中藥材、蔬菜、油菜、畜牧養殖等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目前,全縣各類特色產業... 【更多】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記者 馬麒 馬尚龍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正當時。一場春雪過后萬物復蘇,驅車行駛在康樂縣的鄉間公路上,不時能看到一座座大棚矗立在田地間,群眾正靠著勤勞的雙手開啟2022年的奮斗之年。近日,記者... 【更多】
雪中送“炭”來——州農業科技工作者下基層助農見聞
記者 趙懷斌1月26日至27日,臨夏大地持續降雪,氣溫驟降,州農科院、州農技中心及時組織20多名科技工作者,頂風冒雪,深入臨夏縣食用菌、蔬菜生產基地,拉開了防凍防災保衛戰。科技人員指導工作... 【更多】
致富有“特色”
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趙靜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產業發展是滋養農民幸福生活的源頭活水。近年來,臨夏縣安家坡鄉通過抓點示范、科技帶動,大力發展果蔬產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更多】
調結構興產業 促進鄉村振興 ——和政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綜述
調結構興產業 促進鄉村振興——和政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綜述記者 馬正蘭去年以來,和政縣緊緊圍繞州委提出的“牛羊菜果薯藥菌花”特色產業發展重點和方向,牢固樹立“一年莊稼兩年種”理念,及早行... 【更多】
調結構興產業 促進鄉村振興 ——和政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綜述
調結構興產業 促進鄉村振興——和政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綜述記者 馬正蘭去年以來,和政縣緊緊圍繞州委提出的“牛羊菜果薯藥菌花”特色產業發展重點和方向,牢固樹立“一年莊稼兩年種”理念,及早行... 【更多】
和政縣雙孢菇走俏國內市場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正蘭)時下,和政縣新營鎮三坪村種植基地的雙孢菇成熟,工人們忙著采摘、分揀、裝箱、上市,截至目前共計銷售6.39噸。據悉,該縣雙孢菇種植基地循環農業示范項目... 【更多】
臨夏農業的春天——州農科院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技支撐紀實
通訊員 趙克旺2019年以來,對州農科院來說,是不同尋常的兩年,是收獲滿滿的兩年。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州農科院取得了建院60多年來的最好成績,在全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引進羊肚菌、赤松茸、香... 【更多】
百合拓寬鄉村振興路
記者 馬玉興近日,記者來到永靖縣陳井鎮瞿家莊村千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冷庫里碼滿了一筐筐帶有泥土的新鮮百合,一股清香撲鼻而來,車間里穿著工作服的女工們,正忙著給百合去泥土、剝百合、... 【更多】
積石山下藥材“香”
記者 陳禮娟初冬的積石山縣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里,黃芪、丹參、當歸等優質中藥材堆滿倉庫,工人們正加班加點清洗、晾曬加工,一派繁忙景象。“今年省上出臺的中藥‘甘肅方劑’,被越來越多的人認... 【更多】
安家坡鄉:冬閑人不閑 田間地頭收菜忙
記者 趙好飛初冬,田野一片蕭瑟,但在臨夏縣安家坡鄉的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里,卻呈現出不同場景——村民們忙著采收菠菜和蘿卜,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近年來,安家坡鄉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積極... 【更多】
和政3000噸高原夏菜助農增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正蘭)近日,和政縣新營鎮尕莊村夏潤農業高原夏菜基地里種植的蔬菜陸續上市,并將銷往北京、上海、深圳、蘭州等地。今年該縣高原夏菜產量達3000多噸,產值達10... 【更多】
和政縣特色產業種植達22萬多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茹萍)今年以來,和政縣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在鞏固啤特果、中藥材等傳統產業的同時,重點抓好以赤松茸、水果玉米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穩步擴大樹莓、金銀花等新興... 【更多】
田間地頭話豐收
田間地頭話豐收記者 趙懷斌10月17日上午,秋陽高照。在積石山縣安集鎮安家灣村,州農科院科技人員、金川公司幫扶干部和安集鎮干部群眾200多人聚集在臨薯18號良種繁育基地,查看機械收獲、測量... 【更多】
“莓”上枝頭心上喜
記者 劉紅紅樹莓成熟采摘之季,臨夏市枹罕鎮江牌村良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王良生忙得不亦樂乎,他既要忙著服務采摘的游客,又要協調后期收購,還得跑樹莓的深加工項目……看著眼前的一簇簇樹莓... 【更多】
田園采摘助推農旅融合發展
記者?喬棟明晶瑩剔透的葡萄、個大飽滿的火龍果……時下,正是臨夏縣各類農產品豐收的好時節。位于土折路中段的臨夏百益現代農業采摘園內,多種水果已成熟,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采摘。“果園經濟”的悄然... 【更多】
州農科院“確保羊肚菌全年種植成功”工作見聞
“打好秋季這一仗”——州農科院“確保羊肚菌全年種植成功”工作見聞記者 趙懷斌 景溪9月24日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和政縣夏潤公司,看到州農科院20多名科技人員正在埋頭苦干,制作羊肚菌營養袋,... 【更多】
特色種植地生“金”
記者 喬棟明時下,臨夏縣刁祁鎮友好村林下菌種植基地里熱鬧非凡,一簇簇赤松茸“害羞”地探出酒紅色的“小腦袋”,棒高“腿粗”,長勢喜人。采摘、收集、分類、裝箱……村民們分工協作、有序采收,由專... 【更多】
東鄉縣藜麥產業發展見聞
山梁上那道耀眼的紅色——東鄉縣藜麥產業發展見聞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秋季,東鄉大地綠意盎然。山梁上,你會看到一道道耀眼的紅色,那是東鄉縣群眾在中石化集團公司和省農業科學院幫助支持下種植的藜麥... 【更多】
康樂縣6.8萬畝中藥材豐收在望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近日,記者在康樂縣景古鎮景古村藥材種植基地看到,當地群眾收獲的柴胡根系粗長、品相好,引來客商上門收購。目前,該縣種植的6.8萬畝中藥材長勢喜人,豐收... 【更多】
積石山縣持續提升油菜產業機械化水平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近日,州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在積石山縣吹麻灘鎮石家墳村舉辦全膜穴播油菜機械化收獲示范演示現場會,推廣全膜穴播油菜機械化新技術和新型農業機械應用,探索適... 【更多】
積石山縣持續提升油菜產業機械化水平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近日,州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在積石山縣吹麻灘鎮石家墳村舉辦全膜穴播油菜機械化收獲示范演示現場會,推廣全膜穴播油菜機械化新技術和新型農業機械應用,探索適... 【更多】
廣河縣推廣新農機促進飼草生產機械化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州農機化技術推廣站把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主要舉措,9月2日,聯合廣河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在該縣阿里麻土鄉... 【更多】
廣河縣推廣新農機促進飼草生產機械化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玉興)州農機化技術推廣站把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主要舉措,9月2日,聯合廣河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在該縣阿里麻土鄉... 【更多】
五戶鄉高原夏菜喜獲豐收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近日,康樂縣五戶鄉丁灘村碧田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卷心菜、豆角、西紅柿等高原夏菜,陸續進入收獲季。 基地里連片種植的卷心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采摘... 【更多】
干群看準了金銀花——積石山安集鎮發展金銀花產業側記
干群看準了金銀花 ——積石山安集鎮發展金銀花產業側記 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 近日,記者在積石山縣安集鎮,聽到一首歌唱該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花”字歌——“花椒繼續做老大,千畝金銀花安下家,... 【更多】
積石山縣促進特色產業規模效益雙提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王偉如)積石山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大力發展牛、羊、花椒、核桃、中藥材、食用菌“六大產業”,促進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和效益雙提升,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示范帶動,打... 【更多】
臨夏縣土橋鎮辛付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技術人員正給種植戶傳授經驗技術 炎炎夏日,美麗鄉村綠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有一群人沒有停歇乘涼,而是冒著酷暑奔走在田間地頭,他們就是臨夏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業技術人員。 8月3日,... 【更多】
積石山縣:“小鴿子”做成大產業
飼養員正在撿鴿蛋 近日,記者走進積石山縣鋪川鄉上莊村的種鴿養殖示范基地,“咕咕咕……”鴿叫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在一排排鴿籠里,鴿子體形肥碩、毛色光滑,有的在進食、有的在育雛。飼養員忙碌在... 【更多】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打造“高精尖”農業——臨夏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觀察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云祥 陳功章 臨夏市有耕地3.4萬畝,人均耕地0.38畝,且地塊分散,土地產出很有限。為了充分發揮土地效益,壯大農村經濟實力,臨夏市加大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步伐,... 【更多】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搭好為民服務的平臺——臨夏市以黨史學習教育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側記
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 通訊員 孟憲浩 今年以來,臨夏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按照州委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部署要求,全力推進黨建引領,創建“智慧平臺”,推出“三單聯辦”聯動機制... 【更多】
種植紅樹莓 結出“致富果”
已采摘裝盒的紅樹莓 日前,記者來到和政縣城關鎮三谷村德勝紅樹莓種植基地,走進樹莓大棚,一排排植株枝繁葉茂,一顆顆鮮紅欲滴的樹莓點綴其中,莓香四溢。 “紅樹莓產業發展前景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 【更多】
小小黑木耳敲開致富門
記者 馬少華 董平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位于東鄉縣那勒寺鎮三甲村的伊淼食用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看到,黑木耳種植大棚內,一排排菌棒上長滿黝黑肥碩的木耳,工人們正忙著采摘。 作為東鄉縣最大的食用菌... 【更多】
廣河縣聚焦全產業鏈推動牛羊產業發展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茹萍)廣河縣堅持把培育壯大牛羊產業作為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的關鍵舉措,通過近幾年持續不斷的獎補激勵,有力促進了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 【更多】
有“杏”與你相約 ——東鄉縣唐汪川杏子采摘節活動見聞
“樹樹金果撒馨香,溜軟酸甜繞麥黃。”進入伏天,杏兒成熟,東鄉縣唐汪川杏子采摘節系列活動也如約而至。7月11日,記者走進唐汪鎮,只見金黃的杏子掛滿枝頭,街頭巷尾,當地群眾叫賣杏子的吆喝聲此起... 【更多】
貧瘠土地怒放致富花——永靖縣金銀花產業發展見聞
7月8日,太陽火辣辣地照耀著永靖縣三條峴鄉大地坪村雙圈溝,山谷里不見一棵樹,沒有一絲風。轉過一道小山梁,眼前突然現出綠茵茵的金銀花田,像沙漠里的綠洲,賞心悅目! 大地坪是永靖縣易地搬遷點,... 【更多】
金銀花盛開在山梁上
金銀花盛開在山梁上 民族日報記者 趙懷斌 麻紅梅 盛夏的東鄉,烈日炎炎。7月6日,記者在東鄉縣大樹鄉看到,南陽洼村那一道最干旱的山梁上,草木稀疏,裸露的黃土地在烈日的照射下發出刺眼的白光,... 【更多】
三甲村的“富蔬”之路
三甲村的“富蔬”之路 民族日報記者 馬少華 董平 時下,正值高原夏菜生長旺季,走進東鄉縣那勒寺鎮三甲村高原夏菜生產示范基地,記者看到連片的高原夏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 【更多】
那一方羌活田 ——和政縣卜家莊鄉卜家莊村見聞
那一方羌活田 ——和政縣卜家莊鄉卜家莊村見聞 民族日報記者 趙懷斌 仲夏,和政縣卜家莊鄉卜家莊村別有一番景色,州農科院試驗示范田的500畝羌活,生長旺盛,羌活田里“羌活人”、羌活花、羌活小... 【更多】
康樂縣富康產業園多種菌類試種成功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郭慧霞)近日,記者在位于康樂縣八松鄉新莊、魏寨兩村交界處的富康產業園種植基地大棚內看到,黑木耳、玉木耳從倒掛的一排排菌棒里密密麻麻地爬出來,正在肆意舒展著“... 【更多】
大美山川“金”染成 ?——和政縣助推油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紀實
大美山川“金”染成 ——和政縣助推油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紀實 民族日報記者 趙淑嫻 六月的和政,青山含黛,油菜花飄香,是一年里最美的季節。15萬畝油菜花從北到南競相綻放,如同徐徐展開的金色畫... 【更多】
飄落的“金絲帶” ——和政縣萬畝油菜觀光基地見聞
飄落的“金絲帶” ——和政縣萬畝油菜觀光基地見聞 民族日報記者 閆改琴 當盛放的油菜花悄悄揭開初夏的面紗,和政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頃刻間沸騰,人們在無限的期待中奔赴而來,層層疊疊的油菜花海讓... 【更多】
企業助力 群眾增收——甘肅康暉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高原夏菜種植基地見聞
記者 馬玉興 走進甘肅康暉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田野里蒜味飄香,村民們正忙著挖蒜、種植甘藍苗。 “康樂縣蔬菜種植規模小,蔬菜不能自給,長期以來基本依賴于臨洮蔬菜的調入。我們... 【更多】
花瓣中流出“液體黃金”
近日,甘肅盛宏牡業綜合開發集團研發團隊成功從河州紫斑牡丹花瓣中提取出精油。 這條消息讓河州紫斑牡丹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素有“液體黃金”之稱的牡丹精油從花瓣中提取的工藝復雜嗎?為什么是在積... 【更多】
以食用菌產業為突破口 推進臨夏鄉村經濟振興
不久前,廈門市赴臨夏州科技幫扶工作隊隊長、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管齊揚副所長與何恩銘、汪文華、劉韶松三位博士為了推進我州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來到臨夏州。 5月20日,四位廈門市科技特派員與臨... 【更多】
“工廠基地”引領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
初夏時節,和政縣境內草木青翠、溪流潺潺,沿著干凈整潔的鄉村公路前行,發現青山綠水之間,玉米田地少了,食用菌大棚多了。 山地多、耕地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作為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縣,和... 【更多】
以“菇”為媒 走上發展“快車道” ——康樂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見聞
以“菇”為媒 走上發展“快車道” ——康樂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見聞 2019年5月,這里依舊是鄉間小道與傳統農作物交織; 2020年5月,占地1450畝、以香菇生產為主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 【更多】
臨夏縣:打好農旅融合發展新品牌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今年以來,臨夏縣因地制宜發展以高原夏菜、馬鈴薯、食用菌和鮮切花等為主的特色高效農業41.5萬畝,種植業調整面積達75%,畝均產值5000元以上,并大... 【更多】
珍稀食用菌金耳在我州試種成功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茹萍)5月17日,記者從州農科院現代農業實驗站了解到,通體金黃、形如腦狀的珍稀食用菌——金耳在我州試種成功,為臨夏發展食用菌產業又增添了新品種。 今年3月... 【更多】
珍稀食用菌金耳在我州試種成功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馬茹萍)5月17日,記者從州農科院現代農業實驗站了解到,通體金黃、形如腦狀的珍稀食用菌——金耳在我州試種成功,為臨夏發展食用菌產業又增添了新品種。 今年3月... 【更多】
臨夏州不斷夯實特色產業發展基礎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陳禮娟)今年以來,我州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力抓手,不斷夯實特色產業發展基礎。 努力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下... 【更多】
專題 | 轉型升級熱潮涌 沃野千里氣象新
溫室蔬菜大棚 和政縣大力發展赤松茸、樹莓、烏龍頭等新興特色產業,目前所需地塊已全部落實,配套赤松茸種植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在全力推進; 康樂縣以食用菌、中藥材、特色林果等為突破口,進一步... 【更多】
河西鄉:巴梨樹下“新”事多
早在春暖花開時節,臨夏縣河西鄉的詩畫長卷——“十里香風吹不斷,萬株晴雪綻梨花”的美景,不僅吸引了踏青、賞花“打卡”的留念者,還吸引來諸多藝術家采風創作,許多書畫攝影及詩詞作品,將萬畝梨園定... 【更多】
玉米地變“金銀田”——積石山縣石塬鎮石塬村打造金銀花種植基地側記
近日,記者來到積石山縣石塬鎮石塬村,成片規整劃一的金銀花田映入眼簾,農業技術人員正在指導村民栽植金銀花苗,曾經的玉米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今年,積石山縣立足實際,本著謀長遠、打基礎的理念,著... 【更多】
種下“希望樹” 托起振興夢
種下“希望樹” 托起振興夢 民族日報記者 陳禮娟 4月13日一大早,家住積石山縣癿藏鎮陰洼灘村八社的馬永勝,推開家門,沿著平坦的通社道路,向山峁走去。 與往年不同,已步入花甲之年的馬永勝今... 【更多】
整合農村三資“盤子” 做大集體經濟“蛋糕” ——永靖縣三塬鎮村集體產業園發展側記
整合農村三資“盤子” 做大集體經濟“蛋糕” ——永靖縣三塬鎮村集體產業園發展側記 春風吹綠了柳梢,也吹皺了藍藍的黃河水,更是吹鼓了干群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近日... 【更多】
小香菇撐起大產業——康樂縣發展香菇種植見聞
小香菇撐起大產業 ——康樂縣發展香菇種植見聞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 葛學忠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發展,如何做到鄉村產業興旺,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讓群眾生活富... 【更多】
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我們這樣做——和政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記者 趙懷斌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和政縣萬畝良田里,以擴大食用菌、高原夏菜種植面積為目標,打響了一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 “調整產業結構,我們要通盤考慮” 記者來到該縣大南岔河流域,挖掘... 【更多】
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流轉土地38萬多畝
民族日報?中國臨夏網訊 (記者 喬棟明)我州牢固樹立“冬閑人不閑”“一年莊稼兩年務”的理念,目前,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流轉土地38.23萬畝,各縣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全面展開... 【更多】
金”花“銀”花始盛開 ——東鄉縣金銀花產業園投產側記
“ 金”花“銀”花始盛開 ——東鄉縣金銀花產業園投產側記 連日來,在東鄉縣沿洮河經濟帶后續產業園里,不時飄過一陣陣淡淡的金銀花馨香。3月1日,大家翹首以盼的甘肅方大九間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金... 【更多】
小草莓變身致富“甜心果”
時下是草莓的上市季,在臨夏市的多家水果店和超市,可見市民紛紛購買新鮮的本地草莓。 記者來到臨夏縣多處草莓種植基地,步入各大草莓大棚,不少種植戶都在忙著打理,辛勤勞作,田壟上草莓苗長勢喜人。... 【更多】
調產業 活農村 富農民
2020年,臨夏市共整合涉農資金13312.1萬元,安排90個項目。落實2020年東西協作部分項目2個,獎補資金145萬元;落實貧困村合作社發展項目15個,獎補資金60萬元。 2020年,... 【更多】
“菌”催春來早 ——“兩院”“兩企”緊密協作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側記
河州云菇示范基地里的赤松茸 “雖然立春了,但天氣依然寒冷,邀請你們前來,是因為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強烈要求‘開疆擴土’啊……”2月6日清晨,在臨夏縣尹集鎮卡家灘村的農田里,州農科院院長李... 【更多】
優產業 調結構 奔小康
優產業 調結構 奔小康 ——積石山縣居集鎮甘藏村脫貧攻堅影像志 筆直的居強公路穿村而過,公路兩邊還修建了2米寬的綠化帶;千畝赤松茸種植基地里,630多畝土地已完成起壟,直待今年三月下種;廈... 【更多】
土橋不“土”立潮頭
土橋不“土”立潮頭 ——臨夏縣土橋鎮實施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見聞 踏著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號角,臨夏縣土橋鎮春潮涌動,全面打響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出動100多臺機械,全鎮8個村100多名... 【更多】
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 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 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州各部門傳達學習貫徹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精神 州林草局 (記者 陳禮娟)近日,州林草局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全州農業... 【更多】
調結構 促發展 惠民生——臨夏州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綜述
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 ——臨夏州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深冬時節,走進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溫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在其間... 【更多】
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暨提升產業化水平培訓班開班
為不斷提高全州各級干部和專業人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全力助推“牛羊菜果薯藥菌”七大特色產業發展的能力水平,12月21日,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暨提升產業化水平專題培訓班在州委黨校... 【更多】
牛羊糞緣何成了搶手貨
牛羊糞緣何成了搶手貨 ——廣河縣有機肥料銀行探微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 12月8日,記者來到廣河縣,若不是親眼目睹,真不敢相信這里的牛羊糞也能成為搶手貨。 齊家鎮黃家村山坡上零... 【更多】
節水“節”出黃金田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臨夏縣多方統籌整合資金,實施了高效節水工程,“節”出了高標準、高產值的黃金田,打造出了全省乃至西北重要的蔬菜生產供應基地。 該縣首先在尹集鎮新寨、大灘澗兩個村... 【更多】
臨夏市傳達學習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精神
12月15日,臨夏市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20年第十八次會議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會,傳達學習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精神,安排部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會上,聽取了全市... 【更多】
抓特色調結構 興產業富群眾
抓特色調結構 興產業富群眾 ——積石山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12月15日,記者來到積石山縣胡林家鄉高關村食用菌種植基地,只見12座大棚整齊排列。走進大棚內,一個個菌棒有序排列,一朵朵... 【更多】
馬相忠在康樂縣調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12月15日,州委副書記、州長馬相忠在康樂縣調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旅游發展等工作。 馬相忠來到景古鎮食用菌產業園,詳細了解食用菌種植和生產加工情況。他強調,要認真落實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 【更多】
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組合拳”
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組合拳” ——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精神在我州引起強烈反響 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是一項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工作,必須科學謀劃、迅速行動、周密部署... 【更多】
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召開
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召開郭鶴立講話 馬相忠主持 馬明杰王正君張志軍等出席12月14日,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動員大會召開。州委書記郭鶴立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 【更多】
調結構 興產業 富百姓 ——全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紀實
北塬片區,萬畝良田,平疇沃野,一直以來都是臨夏縣乃至全州重要的糧食和蔬菜生產基地。 冬日的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里,依然一片生機盎然、熱火朝天的景象。百益集團建設的百益現代農業日光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