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萍 茍裕光 實習記者 賈永淼
段興華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花兒傳承人,中國民主同盟會甘肅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二級演員,CCTV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嘉賓,CCTV《民歌中國》、優酷綜藝《中國潮音》、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向新而歌》表演嘉賓,甘肅衛視《文化會客廳》專訪嘉賓。
代表作品:新浪熱搜榜第1浪姐陳麗君《天命》作詞,汪蘇瀧《兄弟號角》作詞,張藝興《一起哈啤》作曲(哈爾濱啤酒廣告曲),古力娜扎《胡旋舞》作曲,爆款神曲《我害怕鬼》、網絡熱歌《尕連手》詞曲唱。
“上去(者)高山,望平川(呀),
望平川(呀哈哈),
平川里(哎嘿)有一朵牡丹,
看去時容易,
摘去時難(呀)……”
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真摯的情感,成為河州花兒的經典之作,被無數人傳唱。
據專家介紹,花兒分為河湟和洮岷兩大類型。從歷史角度來看,河州作為河湟花兒的發源地,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民族融合、人口遷徙,花兒這種民歌形式傳播到了更廣泛的區域,在多民族間傳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音樂融合趨勢,這在中國民歌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有史料記載,明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花兒。此后,經過一代代人的傳承與發展,花兒在青海、甘肅、寧夏等地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每年各地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花兒會,段興華回憶起自己小時候,花兒會舉辦時可謂是萬人空巷,熱鬧非凡。而在如今的網絡時代,花兒依然火爆,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唱花兒不用細思想,心上言語如水淌。花兒里面繡文章,天下秀才學不上。”隨性而起,乘興而歌。每逢盛夏,西北大地上,便會響起或高亢嘹亮、或婉轉傳情的歌聲,數百年來傳唱不息,這就是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西北民歌——花兒。
花兒這一名字本身就充滿了詩意,它不僅是音樂的載體,更是西北各民族兒女情感與智慧的結晶。樸實的歌詞、獨特的唱腔、婉轉的旋律、即興的編詞……花兒的旋律在西北的山川間回蕩,仿佛是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故事……
“荷花的葉葉上一汪汪水,
風吹是水動彈著呢。
黑黑的眼眨毛紅紅的嘴,
說話是心動彈著呢。
云骨朵里喜鵲一對對飛,
落哈是樹動彈著呢。
信息嘛發給著你莫回,
燒刀子把人喝醉。
我的尕連手,你把我的康子冰透,
哎喲我的尕連手,
看見你是心就啪啦啦啦啦啦啦地抖。
我的尕連手,你把我心里有沒有,
哎喲我的尕連手,
你給我上給的刑法上給的咒。
汽車的剎車失靈了,
下坡里站不下了。
阿哥的心里鬼鉆了,
聽不見勸人的話了。
三月的杏花醉四方,
開敗了尕杏子結上。
心上來的尕妹妹維不上,
我有心黃河里跳上。
我的尕連手,你把我的康子冰透,
哎喲我的尕連手,
看見你是心就啪啦啦啦啦啦啦地抖。
我的尕連手,你把我心里有沒有,
哎喲我的尕連手,
你給我上給的刑法上給的咒。”
去年風靡一時的花兒歌曲《尕連手》,家喻戶曉,傳唱頗多,讓河州花兒有了新的韻味。臨夏州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段興華演唱了膾炙人口的《尕連手》,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觀眾一邊拍手叫好,一邊跟唱。其婉轉悠揚的歌聲,令人陶醉、回味無窮,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段興華的演唱直抵大家心底,他從眾多演繹河州花兒的歌手中,憑借其獨特的風格和對花兒的深刻理解,脫穎而出,成為備受矚目的一位花兒歌手。
段興華是一位執著的音樂人,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蓮花山花兒會的傳承人,他憑借著對河州花兒的滿腔熱忱,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前行。
他的音樂之路,從兒時便已開啟。他出生于臨夏康樂,父母作為戲曲演員,對他的音樂啟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環境的熏陶,讓段興華早早展現出了極高的音樂天賦。他自幼喜愛聽花兒、唱花兒,加上自身出色的嗓音條件,一顆音樂的種子在他心底悄然種下。由于從小耳濡目染河州花兒,濃郁的花兒文化氛圍如同一股清泉,從小就滋潤著他的心靈。大學時期,段興華開始系統地對花兒進行模仿和研究,這段經歷為他日后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研究生畢業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毅然踏上了長達十多年的花兒傳承之旅。
段興華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曾在多個歌唱大賽中獲得冠軍,后來成為原創音樂劇《花兒與少年》的男主角。2021年,憑借一首魔性洗腦的《我害怕鬼》火速出圈,成為大家熟知的原創音樂人。隨著知名度不斷飆升,他受邀參加了《中國潮音》,節目中,他改編的傳統民歌《淚蛋蛋》驚艷四座。之后,他又回歸到作品的原創打磨上,和奔流新聞、甘肅省博物館聯合打造的原創MV《銅奔馬》又一次成功出圈,成為網友口中出乎意料的“神馬神曲”。
起初,段興華走的是城市音樂路線,那時傳統民歌與他的音樂似乎并無交集。但母親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音樂軌跡。母親覺得他可以將花兒融入自己的作品,用創新的方式為花兒傳承助力。從那以后,段興華便開啟了花兒與流行音樂融合的探索之旅。
在探索花兒與流行音樂融合的過程中,段興華面臨著諸多挑戰。他深知,許多年輕人對傳統民歌不感興趣,覺得土氣、不上檔次,這是他必須要突破的困境。而傳統民歌的形式與當代年輕人之間存在著審美隔閡,要消除這種隔閡的關鍵,唯有創新。
于是,他大膽嘗試將傳統曲風與當下流行曲風相結合,在編曲上不斷創新。在《花兒》中加入電音元素,讓歌曲充滿現代感和節奏感;在《尕連手》中融入雷鬼節奏,賦予歌曲別樣的韻律;在《活不哈了》中加入交響樂,提升了歌曲的層次感和表現力。這些創新嘗試,讓他的作品既有經典的韻味,又有潮流的氣息,成功吸引了眾多年輕歌迷的關注。
除了編曲上的創新,在作詞方面,段興華也下足了功夫。花兒的歌詞常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他在創作時既要遵循這種傳統表達方式,又要讓歌詞新穎獨特。他常常去掉一些傳統的詞匯,只保留固定的起興句,然后重新創作歌詞。以《晚霞背著夕陽走》的歌詞為例,“晚霞背著夕陽走,鳳凰落在尕枕頭,貓娃跟上尕土狗,你把我心里有沒有。”乍一聽像是傳統花兒音樂的歌詞,實則是他的全新創作,在創新的同時巧妙保留了傳統花兒的特征。
段興華的努力與創新得到了廣泛認可。2022年,他受邀參加大型國潮音樂競演真人秀節目《中國潮音》,在節目中,他首次將方言民歌和電音相結合,改編的歌曲《淚蛋蛋》驚艷全場,贏得了評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這次經歷讓他更加堅定了創新傳承花兒的信念,也讓更多人領略到了河州花兒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段興華的音樂作品在抖音、快手、網易云等社交平臺收獲了大量年輕歌迷。他的歌曲《尕連手》在抖音上被網友們瘋狂點贊,大家紛紛表示“太上頭了”,還有人將其設置成手機鈴聲。在《尕連手》的評論區,許多網友留言:“只有西北人才知道這首歌有多美”“外地人聽旋律,本地人看歌詞”。這讓段興華深感欣慰,他說音樂來源于情感的表達,他希望通過音樂讓更多人感受到家鄉絢爛的歷史文化。
除了在音樂創作和線上平臺推廣花兒,段興華還積極走進蘭州各大高校,與熱愛音樂的師生們交流探討花兒的傳承與發展。他舉辦講座、開展音樂分享會,親自演唱花兒,講解花兒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花兒、喜愛花兒,為花兒的保護和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上花兒創作之路,源于熱愛,開啟獨特傳承。時至今日,段興華成為非遺花兒傳承人已有7年。最初,他只是單純地熱愛唱花兒,并未想過要在這方面做出一番事業。由于他本身就專注于音樂研究專業,從音樂學院到研究生,再到后來參演音樂劇、創作歌曲、編寫電視劇主題曲等,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開啟了自己的音樂生涯。
當時,花兒領域的前輩們在演唱、演出和直播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擁有大量的粉絲。而且花兒與皮影戲、剪紙等非遺項目不同,段興華思考著要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去傳承和發展花兒。于是,他創作了第一首作品《花兒》,這首作品將傳統的曲令與新寫的說唱、電音相結合,給人帶來了全新的聽覺感受。此后,他又陸續創作了《晚霞背著夕陽走》《遨游》《拿起石頭打月亮》《剁展》《尕三妹》等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非遺需要守正創新。段興華認為,如何傳承花兒,一定要守正創新,探索傳承新路徑。即要精通傳統的花兒曲令,唱得精準、出色,在融會貫通之后再談創新。傳承和發展需要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之上,只有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質的變化。他會唱的花兒曲令將近30首,其中唱得比較好的有20來首,包括一些大家不常唱的曲令,他都在努力搜集并力求唱得地道。他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尕連手》是一首從量變到質變的花兒作品。2024年2月之后,這首歌在網絡平臺上迅速走紅,成為了浪山神曲。
細品段興華的作品,在改編時具有鮮明的特點,有的直接采用花兒曲令,如《尕三妹》,同時加入說唱和流行的主歌部分,將花兒曲令作為副歌;有的則以傳統花兒歌詞為影子,按照花兒的規律創作新的詞曲。在短視頻平臺上,他發布了許多自己的原創作品。他還帶著具有花兒元素的原創作品登上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樂頻道的《民歌·中國》、山西衛視的《歌從黃河來》,參加了國家文旅部舉辦的青海西北五省區的花兒演唱會、寧夏的六盤山花兒會,以及新疆電視臺的中秋晚會等,在地方臺上的演出更是不計其數。
段興華對自己的每一首作品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一首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珍貴。他表示,在花兒改編方面,他在接受CCTV《民歌·中國》采訪時曾提及,花兒曲令歷經歷史的篩選,流傳下來的都是精品,作為花兒非遺傳承人,有責任進行傳承與發展,創作新的花兒詞和曲令。雖然不一定每一首都能流傳下去,但如果能有一兩首被后人記住,為花兒曲令曲庫增添新的內容,那就是這一代人的貢獻。
在未來的花兒改編中,他表示會繼續進行新的嘗試,比如將說唱與花兒的傳統曲令結合。像《拿起石頭打月亮》是城市情歌,沒有使用傳統曲令;《尕三妹》是流行歌曲,副歌用了傳統的尕三妹令;《尕連手》具有花兒味道,但曲風新穎的《剁展》是花兒作品,詞曲都是新的,采用了爵士與花兒結合的方式。他希望通過更多的嘗試,在花兒傳承與創新道路上開辟新的思路,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共同豐富花兒藝術。
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魅力,身處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段興華則有自己的感悟,作為傳承人要肩負使命,通過自己的努力,保留花兒最原始、最自由也是最寶貴的一些唱法等等,要一直傳承發揚,讓更多人喜歡花兒愛花兒唱花兒。他表示:“花兒不衰,追夢不停,我會在花兒的創新道路上繼續勇往直前。文化自信,要從本土的音樂開始建設,對于花兒的創新,是我的愛好,亦是我的特長,更是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的事業。”
在花兒的廣袤天地里,那些追光者肩負使命,心懷熱愛,致力于將小眾音樂推向大眾視野,段興華是其中之一。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蓮花山花兒會的傳承人、作為河州花兒的傳唱者、作為一位執著的音樂人,段興華用自己的才華和堅持,憑借著對河州花兒的滿腔熱忱,讓古老的河州花兒在新時代煥發出了獨特的魅力,也讓更多人有機會聆聽了西北大地的天籟之音,為河州花兒的傳承與發展開辟出了一條新道路。相信在他和更多花兒追光者的努力下,河州花兒這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將會在未來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臨夏州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段興華演唱《尕連手》
外地演出現場
和政縣2024年中國花兒大會開幕式現場
民間花兒好家即興演唱 木子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