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剛林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臨夏是一個有著民族團結光榮傳統的地方,自古以來是溝通中原和西域經濟、政治、文化的紐帶,南來北往的各族人民在這里長期交往、繁衍生息、共生共榮,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提供了舞臺。
今年以來,我州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著力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結合各族群眾需求,開展了非遺展演、社火秧歌、文體賽事、敬老關懷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舞龍耍獅、高蹺旱船、秧歌彩扇、武松跨步、楊林奪牌……社火匯演時,各民族的舞者們身著鮮艷的服裝,手持五彩綢帶和扇子,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邁著輕盈的步伐,盡情舞動著,集中展示了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傳統社火。表演期間,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為全州各族群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除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傳統的美好期盼之外,社火隊花車和綬帶上還融入了“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鄉村振興”“文明實踐”及文旅宣傳等相關元素,不僅成為凝聚人心和傳遞正能量的重要載體,也展現了我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我州作為多民族聚居區,擁有豐富多樣的民俗非遺資源,這些寶貴財富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民族團結的生動體現。
花兒是我州獨具特色的民歌藝術,它以悠揚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詞表達著人們的情感。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舞臺之上,各族歌手用花兒唱響了團結贊歌。花兒不僅是音樂的傳承,更是各族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梁。
磚雕藝術也是我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工匠們用精湛的技藝在磚石上雕刻出精美的圖案,展現了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磚雕制作過程中,不同民族的工匠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將各自的創意和技巧融入其中,共同創造出令人贊嘆的藝術作品。
此外,保安腰刀鍛制技藝、東鄉族搟氈技藝、河州賢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都凝聚著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一些民俗村還專門設立了花兒演唱舞臺和磚雕、彩陶制作工坊,游客可以在民間藝人的指導下嘗試制作,既增加了游客的參與度和興趣,又促進了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籃球賽場上,同樣激情四溢。各民族的籃球健兒們齊聚一堂,展開激烈角逐。他們在賽場上奔跑、跳躍、傳球、投籃……每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比賽中,各民族的隊員們緊密配合、通力協作,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拼搏。場下的觀眾們也不分彼此,為每一個精彩的進球歡呼喝彩,為每一次頑強的防守鼓掌助威。
在比賽前后,隊員們交流著各自的籃球技巧和訓練心得,分享著彼此的生活故事和夢想。每場籃球賽,不僅是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平臺。通過籃球這項運動,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
生活居住在一起、學習工作在一起、拼搏奮斗在一起……我州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中,共同繪就了一幅民族團結進步的壯美畫卷。
社火匯演
第二屆臨夏州“迎新春·石榴杯”籃球賽
“漆扇制作”傳承非遺
“博物館里過大年”系列活動
餃子飄香共敘民族團結情
非遺技藝體驗活動
和政縣首屆和美鄉村籃球大賽
讀書分享會